《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八回 大中丞受制顧問官 洋翰林見拒老前輩


等到送過公使,王爺說道:“這件事情,還是依他,還是不依他?倘若不依他,總得想個法子對付他才好。”四位大人當中,要算張大人資格最老,經手辦的事亦頂多,忙出來攔住道:“王爺不曉得,我們同外國人打交道也不止一次了,從來沒有駁過他的事情。那是萬萬拗不得的,只有順著他辦。”說完,又回頭對王、李、趙三位大人道:“我們辦交涉事辦老了,這一點點決竅還不懂得。”王爺被他駁得無話可說,歇了半天,搭訕著說道:“這件事情,你們到底查明白了沒有?”張大人道:“用不著。等到他們外國人來,他們說怎么辦就怎么辦,還要王爺操這個心嗎。”其實公使來鬧了半天,為了什麼事,他們亦只曉得一個大略,是湖南出了一件人命交涉案件,公使不答應,說巡撫軟弱,挾制政府里換人。究竟案中的詳情,他們還是糊裡糊塗一個個吃了“補心丹”,一齊把心補住,決不肯為了此事再操心的。當下又談了一回,無非是商量把現在這位湖南巡撫調任別處,揀一個有機變的調做湖南巡撫。又是張大人出主意道:“我們調去的人,怕他們外國人不願意,何如等他後天來討回信時,探探他的口氣?他說那個好,就派那一個去,省得將來同他們不對,又來同我們倒蛋。”王爺點頭稱“是”。大眾亦就別去。
且說總理各國事務王大臣聽了外國公使的說話,心上雖不甘願遷就他,卻也不違拗他。等到第三天公使又來討回信的時候,見了面拿他恭維了一泡。先時一個個手裡都捏著一把汗。後來提到正事,王爺頭一答應他:“準定把湖南巡撫換人。但是放那一個去,一時還斟酌不出這么一個對勁的。最好是同貴國人說得來的,以後辦起交涉來,彼此有個商量,不至於再像這回事,弄得不討好。”公使道:“是啊,現署山東巡撫的賴養仁賴撫台這人就很好。前任黃撫台很同我們敝國人作對。自從姓賴的接了手,我們的鐵路已經放長了好幾百里,還肯把濰縣城外一塊地方借給我們做操場。貴親王、貴大臣是曉得的,敝國在貴省地方造了鐵路,不見得中國人不坐;載貨搭客,原是彼此有益的事情。就是借地做操場,後來亦總要還的。不曉得前任黃某人為什麼商量不通。賴撫台是開通極了,所以我們各國都歡喜他。以後貴政府都要用這種人,國家才會興旺。現在據我們意思:貴親王、貴大臣就奏明貴國皇上,竟把賴某人補授湖南巡撫,再揀一個同賴某人一樣的人做山東巡撫。如此方見我們兩國邦交更加親熱。諸公以為如何?”
王爺聽了,望望四位大人,四位大人,亦望望王爺,彼此不則一聲,還是王爺熬不過,就近同張大人說:“既然他們說賴某人好,我們就給他一個對調罷?”張大人搖搖頭道:“使不得!使不得!賴某人一準升湖南巡撫,山東一席還要斟酌。這個是他們不歡喜的,調了過去亦不討好。還是陝西竇某人,從前做津海道的時候,很應酬他們外國人。凡是才進口的新鮮果子,以及時鮮吃物等類,他除掉送我們幾個人之外,各國公使館裡他都要送一分去。你說他想的周到不周到!如果把這種人調到山東去,他們一定喜歡的。”王爺道:“既然如此,我們就答應他就是了。”張大人道:“倒也不在乎一定先要說給他們。只要不駁他的話,他就曉得我們已經許他的了。王爺不曉得:老辦交涉的,本有這‘默許’的一個訣竅,凡事我們等他做,不則聲,他們就曉得我們已經允許了他了。”王爺點頭稱“是”。
他二人談了半天,公使等得不耐煩,又問:“怎么樣?”他們幾個人只是守著默許的秘訣,無論如何也不做聲。公使急得發跳,還是王爺熬不住,同他說了聲“回來就有明文”。公使聽了這句也就明白,不再往下追問了。又說了幾句別的閒話,分手辭去。次日果然一連下了兩條上諭:湖南、山東兩省巡撫,一齊換人。先前的那位湖南巡撫,亦並沒有拿他調補陝西,落空下來,這也是張大人的調度,說他是得罪過外國人的人,一時不好叫他有事情,總得冷冷場,等人家平平氣,方好位置他。閒話休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