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八回 大中丞受制顧問官 洋翰林見拒老前輩


那位軍機大臣道:“中堂所見極是!”彼此別去。誰知到了第二天就有上諭,著於某日在保和殿考試出洋畢業學生。沈中堂看了,還當是軍機沒有這個權力阻當這件事,也只有付之一嘆,沒有別的說話,又過了兩天,考試過了。第二天派他做閱卷大臣。他此時告假已來不及,要說不去,這違旨的罪名又當不起。只得垂頭喪氣,跟了進去。幸虧試卷不多,而且派閱卷大臣也不止他一位,他自己樂得不管事,讓別人去作主。不過大概翻了一翻,檢一本沒有違礙字眼的擺在第一,呈進上去。等到引見下來,果然朝廷破格用人:頂高等的都賞了翰林;其次用主事、知縣,京官、外官都有。
那些用主事、知縣的不用去說他了,但說那幾個賞翰林的,照例要衙門拜老師,認前輩,這些禮節,一點不能少的。沈中堂當的是掌院學士,正管得著他們,少不得前來叩見。那幾位翰林雖然打外洋回來,不曉得中華規矩,然而做此官,行此禮,到了此時,說不得也要從眾了。於是打聽了規矩,封了贄見、門包,拿著手本,前來私宅謁見。不提防這位老中堂早就預備此一著,兩天頭裡便齊集了甲班出身的那些門生,同他們說道:“從前要進我們這個翰林院,何等煩難!鄉試三場,會試三場;取中之後,還要複試,又是殿試、朝考、留館。諸君都是過來人,那一層門檻可以越得過!如今這些人一點苦沒有吃著,止作得兩篇策論,就要來當翰林,以後無論什麼人也可以當翰林了!然而上頭有恩典給他們,我們怎好叫上頭不給他們。就是上頭派愚兄閱卷,愚兄亦怎好不去。不過收到這種門生,愚兄心上總覺不是。現在請了諸位來,彼此商量一個抵制的法子,就同他們上海抵制‘美約’①一樣,總要弄得他們不敢進這個衙門才好。諸位老弟高見,以為何如?”於是一齊稱“是”。沈中堂又問他們抵制的法子。有人說:“應該上個摺子,不準他們考差。凡是本衙門差使,都不準派。”又有人說:“這個翰林只能算做‘頂帶榮身’,不能按資升轉。”沈中堂聽了,不置可否。內中有一位閣學公②,姓甄號守球,年紀已有七十三歲了,獨他見解獨高,忙插嘴道:“老師所說的是抵制之法,抵製得他們自己不敢來才好。現在有個法子,他既然賞了翰林,一定要來拜老師,認前輩。老師不能不認他,他送贄見,亦樂得收他的。我們這些老前輩無求於他,等他來的時候,我們約齊了一概不見。我們不要認得他。就是在別處碰見了,他稱我們前輩、老前輩,我們只拱手說‘不敢當’,也不要理他。如此等他碰過幾回釘子,怕見我們的面,以後叫他們把這翰林一道視為畏途,自然沒有人再來了。但是要抵制,我們總要齊心才好。”眾人聽罷,一齊稱“妙”。沈中堂點頭稱“是”,連說:“守球老弟所論極是……愚兄樂得認他做門生,但是贄見亦要照尋常加倍。我們中國的規矩:凡是沾到一個‘洋’字總要加錢,不要說別的,我們大孩子新從上海來,他說上海戲園子規矩,洋人看戲加倍。他幾個雖不是洋人,然而總是外洋回來的,我問他多要並不為過,”眾門生又一齊稱“是”。於是當天議定,等他幾人來見老前輩時,一概不許接待,以為抵制之策。眾人一齊認可,方才別去。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分解。
①“美約”:指“中美華工條約”。1894年,美國強迫清政府訂立關於限制旅美華工的條約。期滿後仍要續訂,受到中國人民的反對。
②閣學:即內閣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