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常識》什麼是道家——道家介紹

孔丘聞之,覺已為鵲,飛於枝頭;覺己為魚,游於江湖:覺己為蜂,采蜜花叢;覺已為人,求道於老聃。不禁心曠神達,說:“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為何物矣!造我為鵲則順鵲性而化,造我為魚則順魚性而化,造我為蜂則順蜂性而化,造我為人則順人性而化。鵲、魚、蜂、人不同,然順自然本性變化卻相同;順本性而變化,即順道而行也;立身於不同之中,游神於大同之境,則合於大道也。我日日求道,不知道即在吾身,!”言罷,起身辭別。

聖人辭世

老聃長壽,一百六十餘歲仙逝,鄰里皆來弔唁。老人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念老子順民之性、隨民之情、與世無爭、柔慈待人的大德大恩,皆悲不自勝 。

老聃好友秦佚來弔唁,至老子靈旁,不跪不拜,拱手致意,哭號三聲即止。待其欲轉身回去時,鄰人攔住問道:“汝非老子好友乎?”秦佚答道;“當然。”鄰人道:“既為老子好友,如此薄情少禮,可乎?”秦佚道;“有何不可?”鄰人聞言,由怒轉,大聲責問道:“其理何在?”秦佚笑道:“吾友老聃有言,生亦不喜,死亦不悲。汝可聞乎?昔日老聃之生也,由無至有,聚氣而成,順時而來,合自然之理,有何喜哉?今日老聃之死也,由有歸無,散氣而滅,順時而去,合自然之理也。有何悲哉?生而喜者,是以為不當喜而喜也;死而悲者,是以為不當悲而悲也,放生時貴生,死時怕死,皆是以己之意願而強求生來、強求死去也,皆背自然之理而任己之情也。如安時而處順,則哀樂不能入也。而背自然、違天理,合於道乎?不合於道,可為老聃好友乎?老聃好友者,遵其言而動、順於道而行者也。吾既為老聃之友,故能以理化情,故不悲。”

鄰人聞之,似有所悟,又問:“汝既不悲,何以哭號三聲?”秦佚笑道:“吾哭號三聲,非因悲也,是與老聃辭別也。一號,言其生而應時,合自然之理也。二號,言其死而應時,合自然之理也;三號,言其在世傳自然無為之道,合自然之理也。老聃舉足而應時,動止而合道,吾有何悲哉?”眾鄰聞之,皆言秦佚乃老聃真友,故推其為主葬之人。合土之時,秦佚頌悼文道:“老聃大聖,替天行道,游神大同,千古流芳。”

老子其人

歷史上的老子是什麼人呢?他的生活年代到底是什麼時候?這些問題都是我們現在無法肯定的。但是,對於老子的形象,我們卻又是比較熟悉的。(這是因為,我們在接受教育或者是獲得常識的時候,只採取了一種沒有爭議的觀點)

A 老子是誰?

《史記.老子列傳》載:“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謚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但是,司馬遷又說關於老子其人的傳說還有三種:一說老子是老萊子;二說太史儋即老子;三說老子是隱君子。後人對這幾種說法有不同的觀點,引起了長期的爭論。

B 老子的形象

在我們一般人看來,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或者是創始人(對這樣的說法,我持保留態度。老子即使確有其人,他也未必有一個創始“道家”的意圖)。在道教中,老子就是太上老君,是道教的“教主”。

2.書名。也稱《道德經》。(《道德經》是後來的稱謂,最初老子書稱為《老子》而無《道德經》之名。其成書年代過去多有爭論,至今仍無法確定,不過根據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簡“老子”年代推算,成書年代至少在戰國中前期。

版本問題

自成書以來,老子的版本眾多(版本,在漢語中大概可以指印刷術發明以來印製書籍的版次。所以,木板印刷、活字印刷的書籍都有版本。不過,帛書、簡書或者其他形式的書籍是否也有版本問題呢?由於簡帛書籍一般為手寫,是否可以稱為版本,我無法肯定請大家指出。或許學界也將簡帛等形式的老子也稱為版本,但是我們現在不會將手稿稱為書籍。)現在,我們一般所說的通行本指王弼本、傅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