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常識》什麼是道家——道家介紹

老子注釋

《老子》不僅版本眾多,注釋者更是歷代不斷。我們現代人讀它總覺得有障礙,這種障礙首先是文字上的。解決這樣的障礙可以藉助前人及今人對《老子》的註疏等形式的文字解釋。另一方面大概可以說是思想方面的障礙,對《老子》所表達的思想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認可或理解的。
 
道家文化影響

第一節 天人合一

中國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華。佛教強調"禪茶一味"以茶助禪,以茶禮佛,在從茶中體味苦寂的同時,也在茶道中注 入佛理禪機,這對茶人以茶道為修身養性的途徑,藉以達到明心見性的目的有好處。而道家的學說則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 "的哲學思想,樹立了茶道的靈魂。同時,還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樸素,崇尚真的美學理念和重生、貴生、養生的思想。

一、人化自然

人化自然,在茶道中表現為人對自然的回歸渴望,以及人對"道"的體認。具體地說,人化自然表現為在品茶時樂于于自然親近,在思 想情感上能與自然交流,在人格上能與自然相比擬並通過茶事實踐去體悟自然的規律。這種人化自然,是道家"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唯一"思想的典型表現。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不同,中國茶道"人化自然"的渴求特彆強烈,表現味茶人們在品茶時追求寄情于山水,忘情與山水,心融于山水的境界。元好問的《茗飲》一詩,就是天人和一在品茗時的具體寫照,契合自然的絕妙詩句。宿醒來破厭觥船,紫筍分封入曉前。

槐火石泉寒食後,鬢絲禪榻落花前一甌春露香能永,萬里清風意已便。邂逅化胥猶可到,蓬萊未擬問群仙。

詩人以槐火石泉煎茶,對著落花品茗,一杯春露一樣的茶能在詩人心中永久留香,而萬里清風則送詩人夢遊華胥國,並羽化成仙,神 游蓬萊三山,可視為人化自然的極至。茶人也只有達到人化自然的境界,才能化自然的品格為自己的品格,才能從茶壺水沸聲中聽到自然的呼吸,才能以自己的"天性自然"去接近,去契合客體的自然,才能徹悟茶道、天道、人道。

二、自然化的人

"自然化的人"也即自然界萬物的人格化、人性化。中國茶道吸收了道家的思想,把自然的萬物都看成具有人的品格、人的情感,並能 與人進行精神上的相互溝通的生命體,所以在中國茶人的眼裡,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沙一草一木都顯得格外可愛,格外親切。

在中國茶道中,自然人化不僅表現在山水草木等品茗環境的人化,而且包含了茶以及茶具的人化。

對茶境的人化,平添了茶人品茶的情趣。如曹松品茶"靠月坐蒼山",鄭板橋品茶邀請"一片青山入座",陸龜蒙品茶"綺席風開照露晴", 李郢品茶"如雲正護幽人塹",齊己品茶"谷前初晴叫杜鵑",曹雪芹品茶"金籠鸚鵡喚茶湯",白居易品茶"野麝林鶴是交遊",在茶人眼裡,月友情、山有情、風有情、雲有情,大自然的一切都是茶人的好朋友。詩聖杜甫的一首品茗詩寫道落日平台上,春風啜茗時。

石闌斜點筆,桐葉坐題詩。

翡翠鳴衣桁,蜻蜓立釣絲。

自逢今日興,來往亦無期。

全詩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相結合,情景交融、動靜結合、聲色並茂、虛實相生。

蘇東坡有一首把茶人化的詩:

仙山靈雨濕行雲,洗遍香肌粉未勻。

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戲作小詩君莫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正因為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融入了茶道精神之中,在中國茶人心裡充滿著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中國茶人有著回歸自然、親近 自然的強烈渴望,所以中國茶人最能領略到"情來爽朗滿天地"的激情以及"更覺鶴心杳冥"那種與大自然達到"物我玄會"的絕妙感受。

第二節 中國茶道中的道家理念

一、尊人

中國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現形式上常見於對茶具的命名以及對茶的認識上。茶人們習慣於把有托盤的蓋杯稱為"三才杯"。杯托 為"地"、杯蓋為"天",杯子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連杯子、托盤、杯蓋一同端起來品茗,這種拿杯手法稱為"三才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