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四十三 志第二十三



秘書郎四員。(從六品上。)校書郎八人,(正九品上。)正字四人,(正九品下。)主事一人,(從九品上。)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典書八人,楷書手八十人,亭長六人。掌固八人。秘書郎掌甲乙丙丁四部之圖籍,謂之四庫。經庫類十,史庫類十三,子庫類十四,集庫類三。(事在《經籍志》。)

著作局:(龍朔為司文局。)著作郎二人,(從五品上。龍朔為司文郎中,鹹亨復也。)佐郎四人,(從六品上。)校書郎二人,(正九品上。)正字二人,(正九品下。)楷書手五人,掌固四人。著作郎、佐郎掌修撰碑誌、祝文、祭文,與佐郎分判局事也。

司天台:(舊太史局,隸秘書監。龍朔二年改為秘閣局,久視元年改為渾儀監。景雲元年改為太史監,復為太史局,隸秘書。乾元元年三月十九日敕,改太史監為司天台,改置官屬,舊置於子城內秘書省西,今在永寧坊東南角也。)監一人,(從三品。本太史局令,從五品下。乾元元年改為監,升從三品,一如殿中秘書品秩也。)少監二人。(本曰太史丞,從七品下。乾元升為少監,與諸司少監卿同品也。)太史令掌觀察天文,稽定歷數。凡日月星辰之變,風雲氣色之異,率其屬而占候之。(其屬有司歷二人,掌造歷。保章正一人,掌教。歷生四十一人。監候五人,掌候天文。觀生九十人,掌晝夜司候天文氣色。)靈台郎二人,(掌教習天文氣色。天文生六十人。)挈壺正二人。(掌知漏刻。司辰七十人,漏刻典事二十二人,漏刻博士九人,漏刻生三百六十人,典鍾一百一十二人,典鼓八十八人,楷書手二人,亭長、掌固各四人。自乾元元年別置司天台。改置官吏,不同太史局舊數,今據司天職掌書之也。)凡玄象器物、天文圖書,苟非其任,不得預焉。每季錄所見災祥,送門下中書省,入起居注。歲終總錄,封送史館。每年預造來年曆,頒於天下。五官正五員,(正五品。乾元元年置五官,有春、夏、秋、冬、中五官之名。)丞二員,(正七品。)主簿二員,(正七品。)定額直五人,五官靈台郎五員,(正七品。舊靈台郎,正八品下,掌觀天文之變而占候之。凡二十八宿,分為十二次,事具《天文志》也。)五官保章正五員,(正七品。)五官司歷五員,(正八品。舊司歷二人,從九品上,掌國之曆法,造歷以頒四方。其歷有《戊寅歷》、《麟德歷》、《神龍歷》、《大衍曆》。天下之測量之處,分至表準,其詳可載,故參考星度,稽驗晷影,各有典章。)五官監候五員,(正八品。)五官挈壺正五員,(正九品。)五官司辰十五員。(正九品。舊挈壺正二員,從八品下。司辰十七人,正九品下。皆掌知漏刻。孔壺為漏,浮箭為刻,以告中星昏明之候也。)五官禮生十五人,五官楷書手五人,令史五人,漏刻博士二十人,(漏刻之法,孔壺為漏,浮箭為刻。其箭四十有八,晝夜共百刻。冬夏之間,有長短。冬至之日,晝漏四十刻,夜漏六十刻。夏至,晝漏六十刻夜漏四十刻。春分秋分之時,晝夜各五十刻。秋分之後,減晝益夜,凡九日加一刻。春分已後,減夜益晝,九日減一刻。二至前後,加減遲,用日多。二分之間,加減速,用日少。候夜以為更點之節。每夜分為五更,每更分為五點。更以擊鼓為節,點以擊鐘為節也。)典鍾、典鼓三百五十人,天文觀生九十人,天文生五十人,歷生五十五人,漏生四十人,視品十人。(已上官吏,皆乾元元年隨監司新置也。)

《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史籍選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