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四十三 志第二十三



司勛郎中一員,(從五品上。隋曰司勛郎,武德初乃加"中"字。龍朔改為司勛大夫,鹹亨復也。)司勛員外郎二員,(從六品上。)主事四人,(從九品上。)令史三十三人,書令史六十人,掌固四人。郎中、員外郎之職,掌邦國官人之勛級。凡勛,十有二轉為上柱國,比正二品。十一轉為柱國,比從二品。十轉為上護軍,比正三品。九轉為護軍,比從三品。八轉為上輕車都尉,比正四品。七轉為輕車都尉,比從四品。六轉為上騎都尉,比正五品。五轉為騎都尉,比從五品。四轉為驍騎尉,比正六品。三轉為飛騎尉,比從六品。二轉為雲騎尉,比正七品。一轉為武騎尉,比從七品。凡有功效之人,合授勳官者,皆委之覆定,然後奏擬。

考功郎中一員,(從五品上。龍朔二年改為司績大夫,鹹亨初乃復。)考功員外郎一員,(從六品上。龍朔改為司績員外郎,鹹亨復。)主事三人,(從八品上。)令史十三人,書令史二十五人,掌固四人。郎中、員外郎之職,掌內外文武官吏之考課。凡應考之官家,具錄當年功過行能,本司及本州長官對眾讀,議其優劣,定為九等考第,各於所由司準額校定,然後送省。內外文武官,量遠近以程之有差,附朝集使送簿至省。每年別敕定京官位望高者二人,其一人校京官考,一人校外官考。又定給事中、中書舍人各一人,其一人監京官考,一人監外官考。郎中判京官考,員外判外官考。其檢覆同者,皆以功過上使。京官則集應考之人對讀注定,外官對朝集使注定。凡考課之法,有四善:一曰德義有聞,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稱,四曰恪勤匪懈。善狀之外,有二十七最:其一曰獻可替否,拾遺補闕,為近侍之最。其二曰銓衡人物,擢盡才良,為選司之最。其三曰揚清激濁,褒貶必當,為考校之最。其四曰禮制儀式,動合經典,為禮官之最。其五曰音律克諧,不失節奏,為樂官之最。其六曰決斷不滯,與奪合理,為判事之最。其七曰都統有方,警守無失,為宿衛之最。其八曰兵士調習,戎裝充備,為督領之最。其九曰推鞫得情,處斷平允,為法官之最。其十曰讎校精審,明為刊定,為校正之最。其十一曰承旨敷奏,吐納明敏,為宣納之最。其十二曰訓導有方,生徒充業,為學官之最。其十三曰賞罰嚴明,攻戰必勝,為將帥之最。其十四曰禮義興行,肅清所部,為政教之最。其十五曰詳錄典正,辭理兼舉,為文史之最。其十六曰訪察精審,彈舉必當,為糾正之最。其十七曰明於勘覆,稽失無隱,為勾檢之最。其十八曰職事修理,供承強濟,為監掌之最。其十九曰功課皆充,丁匠無怨,為役使之最。其二十曰耕耨以時,收穫成課,為屯官之最。其二十一曰謹於蓋藏,明於出納,為倉庫之最。其二十二曰推步盈虛,究理精密,為歷官之最。其二十三曰占候醫卜,效驗居多,為方術之最。其二十四曰譏察有方,行旅無壅,為關津之最。其二十五曰市廛不擾,奸濫不作,為市司之最。其二十六曰牧養肥碩,蕃息孳多,為牧官之最。其二十七曰邊境肅清,城隍修理,為鎮防之最。一最以上,有四善,為上上。一最以上,有三善,或無最而有四善,為上中。一最以上,有二善,或無最而有三善,為上下。一最以上,而有一善,或無最而有二善,為中上。一最以上,或無最而有一善,為中中。職事粗理,善最不聞,為中下。愛憎任情,處斷乖理,為下上。背公向私,職務廢闕,為下中。居官諂詐,貪濁有狀,為下下。若於善最之外,別可加尚,及罪雖成殿,情狀可矜,雖不成殿,而情狀可責者,省校之日,皆聽考官臨時量定。內外官從見任改為別官者,其年考從日申校,百司量其閒劇,諸州據其上下。進考之人,皆有定限,苟無其功,不要充數。功過於限,亦聽量進。其流外官,本司量其行能功過,立四等考第而勉進之。凡親勛翊衛,皆有考第。考第之中,略有三等。衛主帥,如三衛之考。其監門、校尉、直長,如主帥之考。凡謚議之法,古之通典,皆審其事,以為旌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