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三十八 志第十八



弘農 漢縣,隋廢。大業三年,於今湖城縣西一里置,尋隨郡移於弘農川。神龍元年,改"弘"為"恆"。開元十六年,復為弘農,州所治也。

閿鄉 隋縣

湖城 漢湖縣,後加"城"字。乾元元年,改為天平縣。大曆四年,復為湖城。

朱陽 隋縣

玉城 隋縣,分盧氏置。

盧氏 隋縣。

汝州望 隋襄城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改為伊州,領承休、梁、郟城三縣。貞觀元年,以廢魯州魯山縣來屬。其年,省梁縣,仍改承休為梁縣。八年,改伊州為汝州,領梁、郟城、魯山三縣。證聖元年,置武興縣。先天元年,置臨汝縣。開元二十六年,以仙州之葉縣來屬。天寶元年,以許州之襄城來屬,仍改為臨汝郡。乾元元年,復為汝州也。舊領縣三,戶三千八百八十四,口一萬七千五百三十四。天寶領縣七,戶六萬九千三百七十四,口二十七萬三千七百五十六。在京師東九百八十二里,至東都一百八十里。

梁 隋承休縣。貞觀元年,改為梁縣

郟城 隋舊縣

魯山 隋舊。武德四年,於縣置魯州,領魯山、滍陽二縣。貞觀元年,州廢,仍置滍陽縣,以魯山縣屬伊州。八年,改伊州為汝州

葉 隋縣。武德四年,置葉州。五年廢,縣屬許州。開元四年,置仙州,領葉、襄城、方城、西平、舞陽五縣。二十六年,廢仙州,以葉屬汝州,襄城、舞陽屬許州,方城還唐州,西平屬豫州

襄城 隋舊縣。武德元年,於此置汝州,領襄城、汝墳、期城三縣。貞觀元年,廢汝州及汝墳、期城二縣,以襄城屬許州。開元四年,屬仙州。二十六年,還屬許州。其年,改屬汝州也

龍興證聖元年,分郟城、魯山置武興縣。神龍元年,改為中興縣。其年,又改為龍興

臨汝 先天元年置。貞元八年,以梁縣西界二鄉益之,兼移縣於石壕驛。

許州望 隋潁川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改為許州,領長社、長葛、許昌、繁昌、黃台、氵隱強、臨潁七縣。貞觀元年,廢黃台、繁昌、氵隱強三縣,以洧州之扶溝、鄢陵,汝州之襄城,嵩州之陽翟,北灃之葉縣來屬。十三年,改置都督府,管許、唐、陳、潁四州,而許州領長社、長葛、許昌、鄢陵、扶溝、臨潁、襄城、陽翟、葉九縣。十六年,罷都督府。顯慶二年,割陽翟屬洛州。開元四年,割葉、襄城置仙州。二十六年,仙州廢,以葉、襄城、陽翟來屬。其年,又以葉、襄城屬汝州。二十八年,又以襄城來屬。是歲,又以葉屬汝州。天寶元年,改為潁川郡。乾元元年,復為許州。長慶三年,廢溵州為郾城縣,屬許州。舊領縣九,戶一萬五千七百一十五,口七萬二千二百二十九。天寶領縣七,戶七萬三千二百四十七,口四十八萬七千八百六十四。在京師東一千二百里,至東都四百里。

長社 郭下。隋潁川縣。武德四年,改為長社,取舊名

長葛 隋分許昌縣置,取舊名

許昌 舊縣

鄢陵 隋置洧州,後廢為縣,屬許州

扶溝 隋縣。武德四年,置北陳州。其年,州廢,縣屬洧州。九年,洧州廢,來屬

臨潁 隋舊縣。建中二年,隸溵州。貞元元年,州廢來屬

舞陽 漢縣,治所在古城內,屬仙州。開元二十六年,隸許州。元和十三年,移治於吳城鎮

郾城 本屬豫州。長慶元年來屬。

汴州上 隋滎陽郡之浚儀縣也。武德四年,平王世充,置汴州總管府,管汴、洧、杞、陳四州,領浚儀、新里、小黃、開封、封丘等五縣。七年,改為都督府。廢開封、小黃、新里三縣入浚儀,復以廢杞州之雍丘、陳留,管州之中牟,洧州之尉氏來屬。龍朔二年,以中牟隸鄭州。延和元年,復置開封縣。天寶元年,改汴州為陳留郡。乾元元年,復為汴州。建中二年,築其羅城。舊領縣五:浚儀、雍丘、陳留、中牟、尉氏,戶五萬七千七百一,口八萬二千八百七十九。天寶領縣六,戶十萬九千八百七十六,口五十七萬七千五百七。在京師東一千三百五十里,東都四百一里。

浚儀 古縣,隋置,在今縣北三十里,為李密所陷。縣人王要漢率豪族置縣於汴州之內,要漢自為縣令。義寧元年,於縣復置汴州,以要漢為刺史。武德四年,移縣於州北羅城內。貞觀元年,移於州西一里,延和元年六月,割浚儀十四鄉分置開封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