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集語》卷五



《路史》後紀十三注引《喪服要記》 魯哀公葬其父,孔子問曰:"寧設表門乎?"公曰:"夫表門起於禹。禹治洪水,故表其門以紀其功。吾父無功,何用焉?"

《抱朴子·外篇·譏惑》 孔子云:"喪親者,若嬰兒之失母,其號豈常聲之有?寧令哀有餘而禮不足。"

《五行大義》四 孔子曰:"夏正得天。"

《韓詩外傳》五 孔子學鼓琴於師襄子而不進,師襄子曰:"夫子可以進矣。"孔子曰:"丘已得其曲矣,未得其數也。"有間曰:"夫子可以進矣。"曰:"丘已得其數矣,未得其意也。"有間,復曰:"夫子可以進矣。"曰:"丘已得其人矣,未得其類也。"有間曰:"邈然遠望,洋洋乎!翼翼乎!必作此樂也。默然思,戚然而悵,以王天下,以朝諸侯者,其惟文王乎!"師襄子避席再拜曰:"善。師以為文王之操也。"故孔子持文王之聲,知文王之為人。師襄子曰:"敢問何以知其文王之操也?"孔子曰:"然。夫仁者好偉,和者好粉,智者好彈,有殷勤之意者好麗。丘是以知文王之操也。"

《淮南子·主術訓》 孔子學鼓琴於師襄,而諭文王之志,見微以知明矣。

《韓詩外傳》七 昔者孔子鼓瑟,曾子、子貢側耳而聽,曲終,曾子曰:"嗟乎!夫子瑟聲殆有貪狼之心、邪僻之行,何其不仁趨利之甚?"子貢以為然,不對而入。夫子望見子貢有諫過之色,應難之狀,釋瑟而待之。子貢以曾子之言告。子曰:"嗟乎!夫參,天下賢人也,其習知音矣。向者丘鼓瑟,有鼠出遊,狸見於屋,循梁微行,造焉而避,厭目曲脊,求而不得,丘以瑟浮其音。參以丘為貪狼邪僻,不亦宜乎!"

《御覽》八十一引《樂動聲儀》 孔子曰:"簫韶者,舜之遺音也。溫潤以和,似南風之至,其為音,如寒暑風雨之動物,如物之動人,雷動獸禽,風雨動魚龍,仁義動君子,財色動小人,是以聖人務其本。"

《白虎通·三教》引《樂稽耀嘉》 顏回問:"三教變虞夏,何如?"曰:"教者,所以追補敗政,靡敝溷濁,謂之治也。舜之承堯,無為易也。"

《五行大義》一引《樂緯》 孔子曰:"丘吹律定姓,一言得土,曰宮;三言得火,曰徵;五言得水,曰羽;七言得金,曰商;九言得木,曰角。"

《御覽》十六引《春秋演孔圖》 孔子曰:"丘援律吹命,陰得羽之宮。"

《魯語》下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吾聞夔一足,信乎?"對曰:"夔,人也,何其一足也!夔通於聲,堯曰:'夔一而已。'使為樂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吾聞古者有夔,一足,其果信有一足乎?"孔子對曰:"不也。夔非一足也。夔者,忿戾噁心,人多不喜說也。雖然,其所以得免於人害者,以其信也。人皆曰:'獨此一足矣。'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哀公曰:"審而是固足矣。"一曰,哀公問於孔子曰:"吾聞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而獨通於聲,堯曰:'夔一而足矣。'使為樂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呂氏春秋·慎行論·察傳》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樂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樂傳教於天下,乃令重黎舉夔於草莽之中而進之,舜以為樂正。夔於是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樂,天地之精也,得失之節也,故唯聖人為能和樂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淮南子·主術訓》 夫榮啟期一彈,而孔子三日樂。感於和。

《說苑·修文》 子路鼓瑟有北鄙之聲,孔子聞之曰:"信矣!由之不才也。"冉有侍,孔子曰:"求!來。爾奚不謂由?夫先王之制音也,奏中聲,為中節,流入於南,不歸於北。南者,生育之鄉;北者,殺伐之域。故君子執中以為本,務生以為基。故其音溫和而居中,以象生育之氣,憂哀悲痛之感,不加乎心,暴厲淫荒之動,不在乎體。夫然者,乃治存之風,安樂之為也。彼小人則不然,執末以論本,務剛以為基。故其音湫厲而微末,以象殺伐之氣,和節中正之感,不加乎心,溫儼恭莊之動,不存乎體。夫殺者,乃亂亡之風,奔北之為也。昔舜造南風之聲,其興也勃焉,至今王公述而不釋;紂為北鄙之聲,其廢也忽焉,至今王公以為笑。彼舜以匹夫,積正合仁,履中行善,而卒以興;紂以天子,好慢淫荒,剛厲暴賊,而卒以滅。今由也,匹夫之徒,布衣之醜也。既無意乎先王之制,而又有亡國之聲,豈能保七尺之身哉!"冉有以告子路,子路曰:"由之罪也。小人不能耳陷而入於斯,宜矣夫子之言也。"遂自悔,不食,七日而骨立焉。孔子曰:"由之改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