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集語》卷十三

 

事譜十一(下)

《韓詩外傳》五 孔子抱聖人之心,彷徨乎道德之域,逍遙乎無形之鄉,倚天理,觀人情,明終始,知得失。故興仁義,厭勢利,以持養之。於時周室微,王道絕,諸侯力政,強劫弱,眾暴寡,百姓靡安,莫之紀綱,禮儀廢壞,人倫不理。於是孔子自東自西,自南自北,匍匐救之。

《韓詩外傳》六 孔子行,簡子將殺陽虎,孔子似之,帶甲以圍孔子舍。子路慍怒,奮戟將下。孔子止之曰:"由!何仁義之寡裕也。夫《詩》、《書》之不習,禮樂之不講,是丘之罪也。若吾非陽虎而以我為陽虎,則非丘之罪也,命也!我歌子和若。"子路歌,孔子和之,三終而圍罷。

《莊子·外篇·秋水》 孔子游於匡,宋人圍之數匝,而弦歌不輟。子路入見曰:"何夫子之娛也?"孔子曰:"來!吾語女。我諱窮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時也。當堯舜,而天下無窮人,非知得也;當桀紂,而天下無通人,非知失也。時勢適然。夫水行不避蛟龍者,漁父之勇也;陸行不避兕虎者,獵夫之勇也;白刃交於前,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窮之有命,知通之有時,臨大難而不懼者,聖人之勇也。由處矣!吾命有所制矣!"無幾何,將甲者進,辭曰:"以為陽虎也,故圍之。今非也,請辭而退。"

《說苑·雜言》 孔子之宋,匡簡子將殺陽虎,孔子似之,甲士以圍孔子之舍。子路怒,奮戟將下斗。孔子止之曰:"何仁義之不免俗也!夫《詩》《書》之不習,禮樂之不修也,是丘之過也。若似陽虎,則非丘之罪也。命也夫!由,歌,吾和汝。"子路歌,孔子和之,三終而甲罷。

《琴操》 孔子厄者,孔子使顏淵執轡,到匡郭外。顏淵舉策指匡,穿垣曰:"往與陽虎。"正從此入,匡人聞其言,孔子貌似陽虎,告匡君曰:"往者陽虎,今復來至。"乃率眾圍孔子,數日不解,弟子皆有飢色。於是孔子仰天而嘆曰:"君子固亦窮乎!"子路聞孔子之言悲感,悖然大怒,張目奮劍,聲如鐘鼓,顧謂二三子曰:"使吾有此厄也!"孔子曰:"由,來!今汝欲斗名,為戮我於天下,為汝悲歌而感之,汝皆和我。"由等唯唯。孔子乃引琴而歌,音曲甚哀,有暴風擊拒,軍士僵仆。於是匡人乃知孔子聖人,瓦解而去。

《呂氏春秋·慎大覽·貴因》 孔子道彌子瑕,見釐夫人,因也。

《淮南子·泰族訓》 孔子欲行王道,東西南北七十說而無所偶,故因衛夫人彌子瑕,而欲通其道。

《鹽鐵論·論儒》 孔子適衛,因嬖臣彌子瑕以見衛夫人,子路不說。

《藝文類聚》六十七引《典略》 孔子返衛,衛夫人南子使人謂之曰:"四方君子之來者,必見寡小君。"孔子不得已見之。夫人在錦帷中,孔子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珮之聲璆然。

《呂氏春秋·恃君覽·召類》 趙簡子將襲衛,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後返。趙簡子曰:"何其久也?"史默曰:"謀利而得害,猶弗察也。今蘧伯玉為相,史蠙佐焉,孔子為客,子貢使令於君前甚聽。《易》曰:'渙其群元。吉。'渙者,賢也;群者,眾也;元者,吉之始也。渙其群元吉者,其佐多賢也。"簡子按兵而不動。

《鹽鐵論·論儒》 孔子能方不能圓,故飢於黎丘。

《藝文類聚》三十引《典略》 孔子過宋,與弟子習禮於樹下。宋司馬桓魋使人拔其樹,去適於野。

《韓詩外傳》九 孔子出衛之東門,逆姑布子卿,曰:"二三子引車避。有人將來,必相我者也。志之。"姑布子卿亦曰:"二三子引車避。有聖人將來。"孔子下步,姑布子卿迎而視之五十步,從而望之五十步,顧子貢曰:"是何為者也?"子貢曰:"賜之師也,所謂魯孔丘也。"姑布子卿曰:"是魯孔丘歟?吾固聞之。"子貢曰:"賜之師,何如?"姑布子卿曰:"得堯之顙,舜之目,禹之頸,皋陶之喙。從前視之,盎盎乎似有王者,從後視之,高肩弱脊。此惟不及四聖者也。"子貢吁然。姑布子卿曰:"子何患焉?污面而不惡,葭喙而不藉,遠而望之,羸乎若喪家之狗。子何患焉?"子貢以告孔子。孔子無所辭,獨辭喪家之狗耳,曰:"丘何敢乎?"子貢曰:"污面而不惡,葭喙而不藉,賜以知之矣。不知喪家狗,何足辭也?"子曰:"賜,汝獨不見夫喪家之狗歟?既斂而槨,布器而祭,顧望無人,意欲施之,上無明王,下無賢士方伯,王道衰,政教失,強陵弱,眾暴寡,百姓縱心,莫之綱紀。是以固以丘為欲當之者也,丘何敢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