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集語》卷十三



《墨子·非儒》 孔丘窮於陳、蔡之間,藜羹不糝。十日,子路為享豚,孔丘不問肉之所由來而食;號人衣以酤酒,孔丘不問酒之所由來而飲。哀公迎孔丘,席不端弗坐,割不正弗食。子路進,請曰:"何其與陳、蔡反也?"孔丘曰:"來,吾語汝。曩與女為苟生,今與女為苟義。"

《呂氏春秋·審分覽·任數》 孔子窮乎陳、蔡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晝寢。顏回索米,得而爨之,幾熟,孔子望見顏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選間,食熟,謁孔子而進食。孔子佯為不見之。孔子起曰:"今者夢見先君,食潔而後饋。"顏回對曰:"不可。向者煤室入甑中,棄食不祥,回攫而飯之。"孔子嘆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

《論衡·知實》 顏淵炊飯,塵落甑中,欲置之則不清,投地則棄飯,掇而食之。孔子望見,以為竊食。

《說苑·貴德》 孔子之楚,有漁者獻魚甚強,孔子不受。獻魚者曰:"天暑,遠市,賣之不售,思欲棄之,不若獻之君子。"孔子再拜,受。使弟子埽除,將祭之。弟子曰:"夫人將棄之,今夫子將祭之,何也?"孔子曰:"吾聞之,務施而不腐餘財者,聖人也。今受聖人之賜,可無祭乎?"

《說苑·雜言》 楚昭王召孔子,將使執政,而封以書社七百。子西謂楚王曰:"王之臣,用兵有如子路者乎?使諸侯有如宰予者乎?長官五官有如子貢者乎?昔文王處酆,武王處鎬,酆、鎬之間,百乘之地,伐上殺主,立為天子,世皆曰聖王。今以孔子之賢而有書社七百里之地,而三子佐之,非楚之利也。"楚王遂止。

《莊子·內篇·人間世》 孔子適楚,楚狂接輿游其門曰:"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臨人以德,殆乎!殆乎!畫地而趨。迷陽迷陽,無傷吾行,吾行郤曲,無傷吾足。"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琴操》 《猗蘭操》者,孔子所作也。孔子歷聘諸侯,諸侯莫能任。自衛反魯,過隱谷之中,見薌蘭獨茂,喟然嘆曰:"夫蘭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眾草為伍,譬猶賢者不逢時,與鄙夫為倫也。"乃止車援琴鼓之云:"習習谷風,以陰以雨,之子于歸,遠送於野。何彼蒼天,不得其所,逍遙九州,無所定處。世人闇蔽,不知賢者,年紀逝邁,一身將老。"自傷不逢時,託辭於薌蘭雲。

《越絕書》七 昔者,陳成恆相齊簡公,欲為亂,憚齊邦鮑晏,故徙其兵而伐魯。魯君憂也,孔子患之,乃召門人弟子而謂之曰:"諸侯有相伐者尚恥之,今魯,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齊將伐之,可無一出乎?"顏淵辭出,孔子止之。子路辭出,孔子止之。子貢辭出,孔子遣之。

《吳越春秋·夫差內傳》 十三年,齊大夫陳成恆欲弒簡公,陰憚齊國鮑晏,故前興兵伐魯。魯君憂之,孔子患之,召門人而謂之曰:"諸侯有相伐者,丘嘗恥之。夫魯,父母之國也,丘墓在焉,今齊將伐之,子無意一出邪?"子路辭出,孔子止之。子張、子石請行,孔子弗許。子貢辭出,孔子遣之。

《越絕書·外傳本事》 子貢與夫子坐,告夫子曰:"太宰死。"夫子曰:"不死也。"如是者再。子貢再拜而問:"何以知之?"夫子曰:"天生宰嚭者,欲以亡吳;吳今未亡,宰何病乎?"後人來言不死。

《淮南子·人間訓》 昔者衛君朝於吳,吳王囚之,欲流之于海,說者冠蓋相望而弗能止。魯君聞之,撤鐘鼓之縣,縞素而朝。仲尼入見,曰:"君胡為有憂色?"魯君曰:"諸侯無親,以諸侯為親;大夫無黨,以大夫為黨。今衛君朝於吳王,吳王囚之,而欲流之于海。執衛君之仁義而遭此難也,吾欲免之而不能為,奈何?"仲尼曰:"若欲免之,則請子貢行。"魯君召子貢,授之將軍之印。子貢辭曰:"貴無益於解患,在所由之道。"斂躬而行,至於吳,見太宰嚭。太宰嚭甚說之,欲薦之於王。子貢曰:"子不能行說於王,奈何吾因子也。"太宰嚭曰:"子焉知予之不能也。"子貢曰:"衛君之來也,衛國之半曰:'不若朝於晉。'其半曰:'不若朝於吳。'然衛君以為吳可以歸骸骨也,故束身以受命。今子受衛君而囚之,又欲流之于海,是賞言朝於晉者而罰言朝於吳也。且衛君之來也,諸侯皆以為耆龜兆,今朝於吳而不利,則皆移心於晉矣。子欲成伯王之業,不亦難乎?"太宰嚭入,復之於王。王報出令於百官曰:"比十日,而衛君之禮不具者死。"子貢可謂知所以說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