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集語》卷十二

 

事譜十一(上)

《詩商頌序疏》引《世本》 宋湣公生弗甫何,弗甫何生宋父,宋父生正考甫,正考甫生孔父嘉。為宋司馬,華督殺之,而絕其世。其子木金父降為士,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為華氏所逼,奔魯為防大夫。故曰:"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叔梁紇生仲尼。"

《潛夫論·志氏姓》 閔公子弗父何生宋父,宋父生世子,世子生正考父,正考父生孔父嘉,孔父嘉生子木金父。木金父降為士,故曰滅於宋。金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防叔為華氏所逼,出奔魯,為防大夫,故曰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為鄹大夫,故曰鄹叔紇。生孔子。

《續博物志》二 孔子生於魯襄公二十二年。

《韓詩外傳》二 孔子遭齊程本子於郯之間,傾蓋而語終日,有間,顧子路曰:"由,來!取束帛十匹以贈先生。"子路不對。有間,又顧謂曰:"取束帛十匹以贈先生!"子路率爾而對曰:"昔者由也聞之於夫子,士不中道相見,女無媒而嫁者,君子不行也。"孔子曰:"夫《詩》不云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青揚宛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且夫齊程本子,天下之賢士也,吾於是而不贈,終身不之見也。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

《說苑·尊賢》 孔子之郯,遭程子於途,傾蓋而語終日,有間,顧子路曰:"取束帛一以贈先生。"子路不對。有間,又顧曰:"取束帛一以贈先生。"子路屑然對曰:"由聞之也,士不中而見,女無媒而嫁,君子不行也。"孔子曰:"由,《詩》不云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今程子天下之賢士也,於是不贈,終身不見。大德毋踰閑,小德出入可也。"

《子華子》 子華子反自郯,遭孔子於途,傾蓋相顧,相語終日,甚相歡也。孔子命子路曰:"取束帛以贈先生。"子路屑然而對曰:"由聞之,士不中間見,女嫁無媒,君子不以交,禮也。"子曰:"固哉!由也。《詩》不云乎,'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今程子天下之賢士也,於斯不贈,則終身弗能見也。小子行之。"

《高士傳》 孔子年十七遂適周,見老聃。

《莊子·外篇·天道》 孔子西藏書於周室,子路謀曰:"由聞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歸居。夫子欲藏書,則試往因焉。"孔子曰:"善。"往見老聃,而老聃不許。於是紵十二經以說。老聃中其說,曰:"大謾,願聞其要。"孔子曰:"要在仁義。"老聃曰:"請問仁義,人之性邪?"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則不成,不義則不生。仁義,真人之性也。又將奚為矣?"老聃曰:"請問何謂仁義?"孔子曰:"中心物愷,兼愛無私,此仁義之情也。"

《說苑·敬慎》 孔子之周,觀於太廟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戒,無行所悔。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勿謂何殘,其禍將然;勿謂莫聞,天妖伺人。熒熒不滅,炎炎奈何;涓涓不壅,將成江河;綿綿不絕,將成網羅;青青不伐,將尋斧柯。誠不能慎之,禍之根也;曰是何傷,禍之門也。強梁者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盜怨主人,民害其貴。君子知天下之不可蓋也,故後之,下之,使人慕之,執雌持下,莫能與之爭者。人皆趨彼,我獨守此;眾人惑惑,我獨不從;內藏我知,不與人論技。我雖尊高,人莫害我。夫江河長百穀者,以其卑下也。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戒之哉!戒之哉!"孔子顧謂弟子曰:"記之!此言雖鄙,而中事情。《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行身如此,豈以口遇禍哉!"

《說苑·雜言》 孔子曰:"自季孫之賜我千鍾,而友益親;自南宮項叔之乘我車也,而道加行。故道,有時而後重,有勢而後行。微夫二子之賜,丘之道幾於廢也。"

《荀子·宥坐》 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孔子顧謂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孔子喟然而嘆曰:"吁!惡有滿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孔子曰:"聰明聖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挹而損之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