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禮記·曲禮

禮曰:“君子抱孫不抱子。”此言孫可以為王父屍,子不可以為父屍。為君屍者,大夫士見之,則下之。君知所以為屍者,則自下之。屍必式,乘必以幾。齊者不樂不吊。

居喪之禮,毀瘠不形,視聽不衰,升降不由阼階,出入不當門隧。

居喪之禮,頭有創則沐,身有瘍則浴,有疾則飲酒食肉,疾止復初。不勝喪,乃比於不慈不孝。

五十不致毀,六十不毀,七十唯衰麻在身,飲酒食肉處於內,生與來日,死與往日。

知生者吊,知死者傷,知生而不知死,吊而不傷,知死而不知生,傷而不吊。

弔喪弗能賻,不問其所費。問疾弗能遺,不問其所欲。見人弗能館,不問其所舍。賜人者不曰來取,與人者不問其所欲。

適墓不登壟,助葬必執紼,臨喪不笑,揖人必違其位。望柩不歌,入臨不翔,當食不嘆。鄰有喪,舂不相,里有殯,不巷歌。適墓不歌,哭日不歌。送喪不由徑,送葬不辟塗潦,臨喪則必有哀色。執紼不笑,臨樂不嘆,介冑則有不可犯之色。故君子戒慎,不失色於人。

國君撫式,大夫下之,大夫撫式,士下之。

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側。

兵車不式,武車綏旌,德車結旌。史載筆,士載言。前有水,則載青旌,前有塵埃,則載鳴鳶,前有車騎,則載飛鴻,前有士師,則載虎皮,前有摯獸,則載貔貅。行,前朱鳥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招搖在上。急繕其怒,進退有度,左右有局,各司其局。

父之讎,弗與共戴天。兄弟之讎,不反兵。交遊之讎,不同國。

四郊多壘,此卿大夫之辱也。地廣大,荒而不治,此亦士之辱也。

臨祭不惰。祭服敝則焚之,祭器敝則埋之,龜莢敝則埋之,牲死則埋之。凡祭於公者,必自徹其俎。

卒哭乃諱。禮不諱嫌名,二名不偏諱。逮事父母,則諱王父母,不逮事父母,則不諱王父母。君所無私諱,大夫之所有公諱,詩書不諱,臨文不諱,廟中不諱。夫人之諱,雖質君之前,臣不諱也。婦諱不出門。大功小功不諱。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外事以剛日,內事以柔日。凡卜筮日,旬之外曰遠某日,旬之內曰近某日。喪事先遠日,吉事先近日。曰:“為日,假爾泰龜有常,假爾泰筮有常。”卜筮不過三,卜筮不相襲。龜為卜,筴為筮。卜筮者,先聖王之所以使民信時日、敬鬼神、畏法令也,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故曰:“疑而筮之,則弗非也。”日而行事,則必踐之。

君車將駕,則仆執策立於馬前。已駕,仆展軨,效駕,奮衣由右上,取貳綏,跪乘,執策分轡,驅之五步而立。君出就車,則仆幷轡授綏,左右攘辟,車驅而騶。至於大門,君撫仆之手,而顧命車右就車。門閭溝渠必步。凡僕人之禮,必授人綏,若仆者降等則受,不然則否。若仆者降等,則撫仆之手,不然則自下拘之。客車不入大門,婦人不立乘,犬馬不上於堂。故君子式黃髮,下卿位,入國不馳,入里必式。君命召,雖賤人,大夫士必自御之。介者不拜,為其拜而蓌拜,祥車曠左,乘君之乘車,不敢曠左,左必式。仆御婦人,則進左手,後右手。御國君,則進右手,後左手而俯。國君不乘奇車,車上不廣欬,不妄指。立視五巂,式視馬尾,顧不過轂。國中以策彗恤勿驅,塵不出軌。國君下齊牛,式宗廟,大夫士下公門,式路馬。乘路馬,必朝服,載鞭策,不敢授綏,左必式。步路馬,必中道。以足蹙路馬芻,有誅,齒路馬,有誅。

凡奉者當心,提者當帶。執天子之器則上衡,國君則平衡,大夫則綏之,士則提之。凡執主器,執輕如不克。執主器,操幣圭璧,則尚左手,行不舉足,車輪曳踵,立則磬折垂佩。主佩倚,則臣佩垂,主佩垂,則臣佩委。執玉,其有借者則裼,無借者則襲。

國君不名卿老世婦,大夫不名世臣侄娣,士不名家相長妾。君大夫之子,不敢自稱曰余小子,大夫士之子,不敢自稱曰嗣子某,不敢與世子同名。

君使士射,不能,則辭以疾,言曰:“某有負薪之憂。”

侍於君子,不顧望而對,非禮也。

君子行禮,不求變俗。祭祀之禮,居喪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國之故,謹修其法而審行之。去國三世,爵祿有列於朝,出入有詔於國,若兄弟宗族猶存,則反告於宗後。去國三世,爵祿無列於朝,出入無詔於國,唯興之日,從新國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