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一卷)》第三十一章


咱們說出話來有誰肯信?誰肯跟咱同仇敵愾,共抗官軍?”
“可是,咱們只是暫緩一步,並非站在高山看虎鬥。原先同敬軒約定的話是死
的,用兵打仗是活的,須要隨機應變,不可專走直路。”
“漢舉,雖然用兵同下棋一樣,只有隨機應變才不會走成死棋,可是惟獨在這
件事上必須咬定牙關,甘冒風浪,才是正理。與其讓朝廷全力進攻敬軒,打敗了敬
軒之後回頭來打咱們,何如咱們和敬軒同時大舉,使朝廷兵力分散,不能專顧一頭?”

“可是闖王,我的李哥,如今嫂子同明遠尚未回來,咱們的將士本來不多,又
有許多染病不起,馬上樹起大旗,能夠不吃官軍的虧么?”
“我已經說過,咱們要冒很大風險。可是自古革命大業,除非禪讓,哪有不冒
大險,歷萬難,才得成功?平日處世,還應該見義勇為,何況對待這樣事情?決不
應見難而退,使友軍獨當敵人。對敬軒信守前約,同時大舉,共抗官軍,這就是一
個‘義’字。咱們如若臨時變卦,就是拆朋友台,就是不忠不義,雖說把咱弟兄們
的骨頭磨成灰也不會變節投降,可是漢舉,咱們要在這個‘義’字上不使人說半句
閒話,搗一下指頭。越是風浪大,越是處境艱難,咱們越要挺起胸脯,站得頂天立
地,給別人一個榜樣!你說,對不對?”
袁宗第雖沒做聲,但不得不點頭。李自成很激動,突然站起來,接著說:
“子明,漢舉,我的主意已定,請你們不用再說勸阻的話。據我看,這兒的地
勢險要,官軍定不敢貿然深入。桂英和明遠帶領的人馬不久一定會趕來。咱們暫時
憑險死守,拖住官軍的一條腿,就是幫了敬軒的大忙。日後看情形如何,再行突圍
不遲,就這么辦,端陽節第二天樹就起來‘闖’字大旗!”
袁宗第和尚炯見他說的話大義凜然,口氣堅決,便不再勸阻了。自成又說了幾
句別的話,騎馬奔回老營。

端陽節過後一天,李自成不等高夫人和劉芳亮回來,為著遵守同獻忠的約言,
在商洛山中把大旗樹了起來。儘管袁宗第在事前曾勸過闖王暫緩樹旗,但是當這天
早晨,三聲炮響過後,“闖”字大旗在老營大門外新立的三丈多高、帶斗的桿上升
起來時,他同許多將士一樣地心情激動。老兵王長順扶著病來到旗桿下邊,仰頭望
了一陣,忽然眼圈一紅,走到袁宗第的面前說:
“唉,袁將爺,我到底盼到這一天,又看見這面大旗樹起來啦!”
袁宗第拍拍老兵的肩膀說:“老王,快把病治好,咱們要用心保闖王大旗。”

“保大旗,那還用說?上刀山,跳火海,咱不含糊!”
過了一忽兒,袁宗第把王長順的話告訴了自成。自成點點頭,意味深長地說:

“漢舉,雖然咱弟兄們面前的困難很大,可是只要把這面從高闖王傳下來的起
義大旗打出來,硬是樹起在商洛山中,就像咱們打了大勝仗。只要這面大旗在空中
飄著,官軍就不敢全力進攻敬軒。還有,從陝西到中原,到湖廣,不知有多少老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