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七章


金星說:“讖記如此明白,則闖王上膺天命,數已前定,復何疑哉!”
宗敏又叫著說:“獻策兄,你,嗨!你獻來的這一讖記,勝添十萬人馬。我劉
宗敏拚死也要保闖王早定天下。”
宋獻策點頭微笑,接著說:“這卦是‘既濟①’,坎上離下,水火交相為用,
事無不濟。且水在上,火在下,水能滅火。明朝為火德王。闖王起自北方,北方壬
癸水,故為水德王②。水滅火,即水德王代火德王之明證。”

①既濟——《易經》上的一個卦名。
②水德王——戰國時齊人鄒衍利用五行循環思想創立“五德終始”的學說,認
為每一朝代各據有五行中的一德,朝代興亡都符合五行生剋的道理。這一宿命論學
說,與皇權天授的思想互為表里,從秦朝開始就在有關皇朝興替的政治鬥爭中起重
大作用。李自成建立大順帝國時自稱是水德王,服色尚藍。

李闖王一直在聽,在看,在想,默不做聲,竭力使自己保持鎮靜。這時他不再
忍耐,望著宋獻策和牛金星說:
“我原是出身農家,曾為驛卒,為生計所迫,不得已而聚眾起義,立志救百姓
於水深火熱之中。不意名應圖讖,當得天下。不過自古得天下的,雖有天命,更要
依賴人事。今後望兩位仁兄多多幫助,見我有不是之處,隨時指出,使我改正。倘
果然能得天下,不敢忘兄等輔佐之功。”
宋獻策又對闖王說:“崇禎元年十月間,紫禁城中御花園有一棵李樹開花,朝
臣都向崇禎上表祝賀,說是祥瑞。其實,花開不時,何曾有什麼祥瑞?按五行說,
此系‘木眚,出在紫禁城內,對崇禎頗不吉利。然李為麾下姓氏,實預兆麾下將開
花於紫禁城內。可憐崇禎滿朝文武,莫解李樹十月開花之故!’”
劉宗敏說:“那時候咱們李闖王還沒起義,崇禎的滿朝文武當然不懂!”
經過了十二年的武裝鬥爭,千辛萬苦,艱險備嘗,尤其是在近兩三年連遭重大
挫折之後,如今初來河南,開始走上順利道路,長久來夢想中的宏圖大略看來並非
空想,正在此時,宋獻策來到軍中,獻上“十八子主神器”的讖記,對李自成和全
軍上下都起了十分巨大的振奮、鼓舞作用。闖王暗想:過去只是有人說我李自成日
後能得天下,不意果然是上膺天命,見於圖讖!劉宗敏等眾將領想道:只要闖王上
膺天命,縱然肝腦塗地也是值得的。同時從上到下,都想著今後應如何齊心戮力,
整飭軍旅,除暴救民,佐闖王早定天下。高夫人知道了宋獻策獻的讖記,同左右的
女兵們都激動得滾出熱淚,立刻在院中擺上香案,焚香拜天。明朝人由於朝廷提倡,
最為崇奉關羽,稱為關帝。高夫人拜過天以後,又對著關帝牌位,燃燭焚香,虔誠
禮拜,默求神佑,使闖王早建大業。老營將士自動地敲鑼打鼓,燃放鞭炮,高呼萬
歲。
宋獻策來到闖王老營獻讖記的訊息很快地傳知了各處將士,到處一片歡騰,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