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七章


放鞭炮,呼喊萬歲。這一振奮人心的新聞也在民間迅速流傳。雖然那些據守山寨的
土豪鄉紳們不肯相信,有些人半信半疑,但是廣大饑民,特別是年輕人,都相信這
台記句句皆真,認為“李繼朱”是大命注定。從此,來投義軍的百姓更加踴躍,成
群結隊,川流不息。
經過幾次深談之後,李自成明白宋獻策對於天下形勢比較熟悉,對於兵法、戰
陣以及近代名將如戚繼光等人的練兵情況,知道得也較多。他雖然心中不喜歡宋獻
策免不掉流露的江湖習氣,但滿意他是個難得的有用之才。
宋獻策到軍中的第三天,在二郎廟的闖王老營中召開軍事會議,除討論各項緊
要的軍事問題外,闖王當著大小將領拜宋獻策為軍師。闖王還趁機向將領們說明:
目前各種官制尚未建立,沒有適當職位給牛舉人,但實際上是居於賓師地位。將領
們都明白,牛金星將來必定是文臣之首。在這次大會上,闖王又一次對眾將領重申
軍律和注意事項,親自解說了人豫以來陸續宣告的各種政策,包括如何對待讀書人
和明朝官吏。對讀書人,願意歸順的給予優遇,量才任用;不願歸順的也一概不殺,
除非有較大民憤或甘作義軍死敵。破城之後,抓到明朝現任官吏,除非民憤較大,
也都不殺;如肯投降,照舊任職。當時地主階級內部正在動盪和分化,舉人、秀才
之類的讀書人和地方官吏的政治態度受到新形勢的巨大衝擊。李自成的各項政策有
利於促使明朝政權的社會基礎加速分化瓦解。一兩年之後,明朝的君臣們更加明白
和震驚:在眾多起義將領中確只有李自成最為可怕。
闖王的大軍一邊繼續在伏牛山中攻破富裕山寨,一邊擴充人馬和抓緊時間練兵,
一邊逐步北移。到了十二月初,闖王來到了伏牛山脈的北麓,攻破了一座大的山寨。
這寨中居住著戴、盛二姓,名叫戴盛寨。闖王將它改名得勝寨,駐紮他的老營。這
時他已經有十幾萬人馬,聲名遠揚,但是還不曾派兵去攻破附近的任何縣城。河南
巡撫李仙風因無力對付,只好佯裝不知。
一些原來散在別處的零星將士都找來了。郝搖旗也率領幾百人馬回來了。他在
白河縣同劉宗敏失散,宗敏渡過漢水,而他沒有機會過去,率領倖存的不到十名弟
兄突圍出來,輾轉到了山陽和鎮安兩縣之間,害了一場重病。在害病期間,他讓手
下人跟當地土寇合夥,以便不被鄉勇消滅,但也做了些擾害百姓的事。病好以後,
他不願到商洛山中聽劉體純和谷英指揮,所以繼續留在山陽一帶,等候闖王訊息。
由於他屢犯錯誤,又不肯及時回到商洛山中,所以在闖王的老營中說他壞話的人多,
替他說好話的少,甚至有人主張不要收留他。闖王嚴厲地責備了他,也沒有派他職
務。不久,李自成到得勝寨紮下老營,一面大練兵,一面準備攻破洛陽。郝搖旗見
大家忙得要死而他自己閒得要死,心情越發痛苦。他的祖宗幾代都是替大戶人家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