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二章

①般若——梵語音譯,意思是佛教所說的“慧”域“智慧”。
②雞蟲得失——言雞吃蟲,人縛雞,都是人間小事,得失不足關心。

李信把偈言看了兩遍,笑著說:“拜託你回稟老法師,就說賜偈拜領,永不敢
忘。”
和尚說:“請公子寫幾行字,以便小僧復命。”
李信回答說:“也好,我也寫一首詩回報長老如何?”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李信又向隨侍親兵要來箋紙,攤在鞍上,凝思一陣,呵開凍筆,寫成七律一首:

日月不明似覆盆
聲嘶難叩九天閽。
小民飲恨誅求急,
大地殘傷殺戮繁。
佛國空聞存淨土,
人間何處有桃源?
彎弓赴救紅塵劫,
即證前生有慧根。

和尚懷了詩稿,合十拜辭,轉身走至馬前,攀鞍認蹬,騰身而上,動作極其爽
利。那馬前蹄騰空,打個轉身,即欲賓士。李信實在喜歡這個和尚,連忙將他喚住,
笑著說:
“我看小師父實在是天生一員武將,不應該老死空門。願小師父不要做普救寺
的惠明①,要做五台山的魯智深,隨我起義如何?”

①惠明——王實甫在《西廂記》中塑造的一個人物。

和尚在馬上雙手合十說:“阿彌陀佛!罪過,罪過。小僧不敢從命,回開封去
也。”
李信看和尚掉轉馬頭,將蹬子一磕,那馬順著朱仙鎮大道飛奔而去,轉眼間不
見蹤影,只剩下很遠處一溜黃塵在曠野上漸漸散去。他讚嘆說:
“好騎手!這樣後生有為,竟是出家之人,空對著黃卷青燈!”
李作說:“哥,我們快趕路吧。這裡離開封較近,這一陣子就接連來了三處勸
降書信。咱家的世誼、年誼、戚誼眾多,倘若大家知道我們去投李闖王,說不定還
會有人差人追來,下書勸阻。雖說我們義無反顧,但這些事情多了,會使將士疑慮。
咱們加速趕路,以後倘若再有誰差人下書,一律不見。”
紅娘子也笑著說:“別人造反,都沒有這么多的麻煩事兒。俺在打算造反時候,
沒有一個人拉俺後腿,倒是個個拍手贊成。那些同鄉親友和江湖相識,都對俺說:
‘紅娘子,你反吧,反吧。這樣混賬世道,像你這樣人兒,不造反淨受欺負。你還
等什麼呢?’誰想公子造反,竟比修仙得道還要困難!去豫西投奔闖王就像是唐僧
取經。起初,我勸公子造反,公子不肯聽勸,回到府上,白受半個月牢獄之災。出
獄後,反呀不反,又要衝破不少難關;好容易下了狠心,舍了家產,拋了祖宗墳墓,
路上還有九妖十八洞,處處有磨難。如今才走到這兒,就有巡撫招降,陳舉人下書
苦勸,連出家的圓通老和尚也下書苦勸。可笑這位老和尚,你自己念經修行好啦,
紅塵上的事兒你管那么多幹啥呢?他偏偏就要勸你回頭是岸,巴不得你死後成個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