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一章

  按照古老風俗,十月初一是一個上墳的節日。襄陽家家戶戶,天色不明就焚燒
冥鏹、紙錢和紙剪的寒衣。城內城外,這兒那兒,不時發出來悲哀哭聲。但是督師
行轅附近,前後左右的街巷非常肅靜。自從楊嗣昌到了襄陽,這一帶就布滿崗哨,
不許閒人逗留,也不許有叫賣聲音。今天因為要召開軍事會議,更加戒備森嚴,實
行靜街,斷絕行人往來。那些靠近行轅的居民,要出城掃墓的只好走後門悄悄出去;
想在家中哭奠的,也不敢放聲大哭。
轅門外,官兵如林,明盔亮甲,刀槍劍戟在平明的薄霧中閃著寒光。一對五六
丈高的大旗桿上懸掛著兩面杏黃大旗,左邊的繡著“鹽梅上將”,右邊的繡著“三
軍督司”,這都是在一天一夜的時間中由裁縫們趕製成的。另外,轅門外還豎立著
兩行旗,每行五面,相對成偶,桿高一丈三尺,旗方七尺,一律是火焰形杏黃旗邊,
而旗心是按照五方顏色。每一面旗中心繡一隻飛虎,按照所謂五行相生的道理規定
顏色,例如代表東方的旗幟是青色,而中間的飛虎則繡為紅色,代表南方的則是紅
旗黃飛虎,如此類推。這十面旗幟名叫飛虎旗,是督師行轅的門旗。這一條街道已
經斷絕百姓通行,連文武官員的馬匹也都得離轅門左右十丈以外的地方停下。
咚咚咚三聲炮響,轅門大開。從轅門到大堂,是深深的兩進大院,中間一道二
門。二門外站著八個衛士;從二門裡到大堂階下,寬闊的石鋪雨路兩旁也站著兩行
侍衛。兩進院子裡插著許多面顏色不同、形式各別的軍旗,按照五行方位和二十八
宿的神話繡著彩色圖案。二門外石階下,緊靠著左邊的一尊石獅子旁樹了一面巨大
的、用墨綠貢緞製成的中軍坐纛,鑲著白綾火焰形的邊;旗桿上杏黃纓子有五尺長,
上有纓頭,滿綴珠絡為飾;纓頭上露出銀槍。大纛的中心用紅色繡出太極圖,八卦
圍繞,外邊是斗、牛、房、心等等星宿。大堂名叫白虎堂,台階下豎兩面七尺長的
豹尾旗①,旗桿頭是一把利刃。這是軍機重地的標誌。門外豎了這種旗子,大小官
員非有主將號令不許擅自人內,違者拿辦。在明朝末年,主帥威令不行,軍律廢弛,
成了普遍情形。所以楊嗣昌今天開始升帳理事就竭力矯正舊日積弊,預先指示僚屬
們認真做了一番布置,以顯示督師輔臣的威重,使被召見的文官武將們感覺到這氣
象和熊文燦在任時大不相同,知所畏懼。

①豹尾旗——長條形,上繡花紋,像豹子尾巴一樣。

第一次鳴炮後,文武大員陸續進人轅門,在二門外肅立等候。鄖陽巡撫和商洛
地區的駐軍將領都因路遠沒有趕到,如今來到的只有駐在二百里以內的和事先因公
務來到襄陽的文武大員。第二次炮響之後,二門內奏起軍樂。楊嗣昌身穿二品文官
仙鶴補服,腰系玉帶,頭戴烏紗帽,在一大群官員的簇擁中從屏風后緩步走出。他
在正中間圍有紅緞錦幛的楠木公案後邊坐下,兩個年輕而儀表堂堂的執事官捧著尚
方劍和“督師輔臣”大印侍立兩旁,眾幕僚也分列兩旁肅立侍候。承啟官走到白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