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十章


背夾攻,必獲全勝。闖王既敗,朝廷對大將軍必然重用,封侯封伯,不難唾手而得。”

曹操聽罷,大吃一驚,輕輕問道:“如今下此毒手,豈不太早?”
吉珪斬釘截鐵地回答說:“今日不走這一著棋,恐怕悔之晚矣!”
曹操猶豫地說:“以後還有機會吧?”
“不然,不然,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家店了。”
“闖王如果完了,我心裡也不忍哪。為人總要講點義氣,何況自成待我不薄。”

“爭天下,先下手者為強。自古以來,英雄相處,都是見機而作,不講婦人之
仁。當斷不斷,後悔莫及。”
曹操心中很不同意。雖然他對李自成也有戒心,但要他現在就同官軍合手,消
滅李自成,使天下英雄人人唾罵,他是不願意的。而且他對朝廷、對官軍並無絲毫
好感,也不相信。他沉吟片刻,問道:
“倘若自成完了,朝廷豈能容我?”
吉珪又冷冷一笑,說:“大將軍何出此言?朝廷能不能容大將軍,這事不在朝
廷,而在我們。倘若我們兵敗,勢單力弱,縱然向朝廷磕頭求容,朝廷也斷不能相
容。山東李青山,去年起義,到今年春天受了朝廷之騙,投誠了。他原想投誠之後
朝廷會給他封賞,讓他做官。不料反被押到北京,獻俘闕下,凌遲處死。如果我們
勢單力弱,則縱然幫助朝廷消滅了闖王,仍不免落得李青山的下場。可是,如果我
們消滅闖王之後,乘機擴充人馬,只要有十萬二十萬雄兵在手,就可以既不怕朝廷,
也不怕任何官軍。每一朝代,經過大亂之後,必然出現群雄割據的局面,唐朝是活
生生的一面鏡子。今日之形勢,崇禎想中興,已不可能。但明朝二百七十年的江山,
也不會馬上覆亡。依在下看來,經此大亂之後,明朝還可苟延殘喘幾十年,甚至上
百年也說不定。唐朝安史之亂以後就是這種狀況。而整箇中華必然是群雄割據,各
霸一方。朝廷則各個給以封號,作為羈縻之策。我們只要有幾十萬雄兵在手,朝廷
縱然心懷疑忌,也莫奈我何。到那時,何愁不封侯封伯,長享富貴?此乃上策,請
將軍決斷,不要坐失良機。”
曹操沉思不語。吉珪想起早上他們一起出外視察時曾經談起的破敵之策,又說
道:
“現在我們去闖王那裡議事,請大將軍隨便敷衍幾句,不要將我們今早商量的
破官軍之策全說出來。”
曹操仍在思索。關於他和吉珪商量的破官軍的良策,到底說不說出來,他還拿
不定主意,但是他也沒有拒絕吉珪的勸告,只是輕輕地點點頭,說道:
“我們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