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四十 志第十六



完(府西。元完州。洪武二年七月降為縣。西有伊祁山,祁水出焉,其下流為方順河。)

祁州 洪武二年七月以州治蒲陰縣省入。(北有唐河,西南有滋河,至州東南合沙河,流入易水。)北距府百二十里。領縣二:

深澤(州南少西。西有滋河。)

束鹿(州東南。北有故城。今治,天啟二年所徙。滹沱河在南。又南有百天口巡檢司。)

安州 洪武二年七月以州治葛城縣省入。七年降為縣。十三年十一月復升為州。(北有易水,府境九河之水所匯也,下流至雄縣南,為瓦濟河。)西距府七十里。領縣二:

高陽(州南。元屬安州,洪武六年五月改屬府。尋屬蠡州。八年正月省入蠡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還屬。故城在東,洪武三年圮於水,遷於今治。東有馬家河,其上流為蠡縣之楊村河。)

新安(州東少北。元直隸保定路。洪武七年七月省入安州。十三年十一月復置,來屬。西有長流河,一名長溝河,其上源為鮑河。南有曹河,又有徐河,經縣南,合流為溫義河,又南與長流河合,又東南入於瓦濟河。)

易州 洪武初,以州治易縣省入。(西南有五回山,雷溪出焉,徐河之上源也。西北有窮獨山,濡水所出。又南有易水,出州境之西山,與濡水並東流,而為白溝河,所謂北易水也。又有雹水,一名鮑河,出縣西南,東南流為長流河,所謂南易水也。西有紫荊關,洪武中置守御千戶所於此。又有安座嶺、五回嶺、金陂鎮、奇峰口、塔崖口五巡檢司。)南距府百二十里。領縣一:

淶水(州東北。東有淶水,亦曰拒馬河,源出山西代郡,下流合易水。北有乾河口、西北有黃兒莊二巡檢司。)

河間府(元河間路,直隸中書省。)洪武元年十月為府,屬河南分省。二年三月來屬。領州二,縣十六。北距京師四百十里。弘治四年編戶四萬二千五百四十八,口三十七萬八千六百五十八。萬曆六年,戶四萬五千二十四,口四十一萬九千一百五十二。

河間(倚。西南有滹沱河。西有滱水。西南有景和鎮巡檢司。)

獻(府南。元獻州。洪武初,省州治樂壽縣入焉。八年四月降為縣。有滹沱河自代郡流入境,經縣南,至青縣合衛河達於海。有單家橋巡檢司。)

阜城(府南。元屬景州。洪武七年改屬府。西北有胡盧河,即《禹貢》衡漳水。)

肅寧(府西。中堡河在縣東。)

任丘(府北少西。元屬莫州。洪武七年改屬府。西北有瓦濟河,下流為五官淀,注於滹沱河。北有莫州,元治莫亭縣,屬河間路。洪武七年七月,州縣俱省。)

交河(府東南。元屬獻州。洪武八年四月改屬府。十年五月省入獻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東有衛河,源自衛輝,流入故城境,經縣東,過滄州,又東北至直沽入海,一名御河。又西北有高河,經縣南,合滹沱,謂之交河,下流入衛縣,以此名。又南有洚河。又東有泊頭鎮巡檢司。)

青(府東北。元清州。洪武初,以州治會川縣省入。八年四月降為縣,尋改清為青。滹沱河自縣南流入衛,謂之岔河口。其支流經縣之北者,曰獨流河。)

興濟(元屬清州。洪武初省。十三年復置,屬府。衛河在城西。)

靜海(府東北。元曰靖海,屬清州。洪武初,更名。八年四月改屬北平府。十年五月來屬。縣北有小直沽,衛河自西來,與白河合,入於海。又有丁字沽、鹼水沽。又北有天津衛,永樂二年十一月置。)

寧津(府東南。南有土河,自山東德州流入,又東入山東樂陵縣界。)

景州 洪武初,以州治蓚縣省入。(東有衛河。東北有胡盧河。又東有安陵、西北有宋門二巡檢司。又東北有李晏鎮。)西北距府百八十五里。領縣三:

吳橋(州東,少南。西有衛河。)

東光(州東北。洪武七年七月省入阜城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南有衛河,又有胡盧河。)

故城(州南少西。有衛河,自山東武城縣流入境。又西南有索盧枯河。)

滄州 洪武初,以州治清池縣省入。(舊治在東南。洪武二年五月徙於長蘆,即今治也。東濱海。西有衛河。南有浮河。北有長蘆巡檢司。)西距府百五十里。領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