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四十 志第十六



深州 洪武二年以州治靜安縣省入。(南有故城,今治本吳家莊,永樂十年遷於此。滹沱河在東北。胡盧河在東南。有傅家池巡檢司,後廢。)西距府二百五十里。領縣一:

衡水(州南少東。故城在縣西南,永樂十三年遷於今治。西有漳水,南有洚水。又北有滹沱河,舊與漳合,成化八年北徙,不經縣界。西南有鹽池。)

順德府(元順德路,直隸中書省。)洪武元年為府。十月屬河南分省。二年三月來屬。領縣九。距京師一千里。弘治四年編戶二萬一千六百一十四,口一十八萬一千八百二十五。萬曆六年,戶二萬七千六百三十三,口二十八萬一千九百五十七。

邢台(倚。西北有夷儀山,又有封山,一曰西山。又有黃榆嶺,上有黃榆關。又漳水在東南,自河南臨漳縣流入,下流為胡盧河,至交河縣合滹沱河,此為漳水經流也。又東南有百泉水,其下流為灃河,一名渦水,又名鴛鴦水。西有西王社巡檢司。)

沙河(府南。弘治四年以沙壅遷縣於西山小屯。十八年六月復還舊治。西南有磬口山,產鐵。南有沙河,亦名湡水。)

南和(府東少南。南有漳河,合縣西之灃河,又縣西北有汦水,蓋伏流而旁出者。)

任(府東北。東北有汦水。東有灃水。)

內丘(府北。東南有汦水。)

唐山(府東北。西北汦水。)

平鄉(府東少南。西南有漳河,西有沙河,又有洺河。東有滏陽河。萬曆三十年,漳挾滏陽河北出,會於沙、洺名諸河,而漳水之舊流益亂。)

鉅鹿(府東北。漳水舊在縣東,有大小二河,亦謂之新舊二河,其後北徙,不復至縣境,而二河遂成平陸。北有鉅鹿澤,即隆平縣之大陸澤也,澤畔舊有鹽泉。)

廣宗(府東少北。洪武十年六月省入平鄉、鉅鹿二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漳水舊在西。又東有枯洚河。)

廣平府(元廣平路,直隸中書省。)洪武元年為府。十月屬河南分省。二年三月來屬。領縣九。東北距京師千里。弘治四年編戶二萬七千七百六十四,口二十一萬二千八百四十六。萬曆六年,戶三萬一千四百二十,口二十六萬四千八百九十八。

永年(倚。北有沙河。又有洺水,自河南武安縣流入。西南又有滏水,自河南臨漳縣流入,亦曰滏陽河。西有臨洺鎮巡檢司。西南又有黃龍鎮。)

曲周(府東北。西南有漳水。東有滏陽河。)

肥鄉(府東南。漳河在縣西北。)

雞澤(府東北。漳河在縣東。又西有洺河,又有沙河自南來合焉。)

廣平(府東南。北有漳河。)

成安(安府南。元屬磁州。洪武初廢。四年六月復置,來屬。西南有洹水,自河南臨漳縣流入,其下流合於衛河。又南有漳水,亦自河南臨漳縣流入。)

威(府東北。元威州。至正間,省州治洺水縣入州。洪武二年四月降為縣。漳水舊在南,洺水自西流入焉。)

邯鄲(府西南。元屬磁州。洪武元年來屬。西北有洺河。東有滏陽河。)

清河(府東北。元屬大名路。洪武六年九月來屬。東有衛河。)

大名府(元大名路,直隸中書省。)洪武元年為府。十月屬河南分省。二年三月來屬。領州一,縣十。東北距京師千一百六十里。弘治四年編戶六萬六千二百七,口五十七萬四千九百七十二。萬曆六年,戶七萬一千一百八十,口六十九萬二千五十八。

元城(倚。故城在東,洪武三十一年圮於衛河,徙此。東有沙麓山。西有漳河。北有衛河,即永濟渠也,自河南汲縣流入,下流合漳河。東北有小灘鎮巡檢司。)

大名(府南少東。元與元城縣同為大名府治。洪武十年五月省入魏縣。十五年二月復置。永樂九年移於今治。北有愜山,東南有衛河。)

魏(府西少北。舊治在縣西。洪武三年遷於此。南有魏河,又有新舊二漳河,下流俱合於衛河。)

南樂(府東。南有繁水,北入於衛河。)

清豐(府東南。元屬開州。洪武七年三月改屬府。西南有澶水,伏流至古繁水城西南,謂之繁水。)

內黃(府西南。元屬滑州。洪武七年三月改屬府。北有衛河。東有繁水。西有洹水。西北有回隆鎮,有回龍廟巡檢司。嘉靖三十六年,漳河決於此,入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