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四十 志第十六



南皮(州西南。衛河在縣西。)

鹽山(州東南。東濱海,產鹽。東南有鹽山。)

慶雲(州東南。洪武六年六月析山東樂安州北地置,來屬。)

真定府(元真定路,直隸中書省。)洪武元年十月為府。屬河南分省。二年正月屬山東。三月來屬。領州五,縣二十七。東北距京師六百三十里。弘治四年編戶五萬九千四百三十九,口五十九萬七千六百七十三。萬曆六年,戶七萬四千七百三十八,口一百九萬三千五百三十一。

真定(倚。滹沱河在城南。又北有滋河,自山西靈丘縣流入,經行唐縣之張茂村伏流不見,至府北南孟社復出,下流合於南易水。)

井徑(府西南。元屬廣平路威州。洪武二年來屬。東南有城山,又有甘淘河,亦名冶河。南與綿蔓水合。又故關在其西。)

獲鹿(府西南。西有抱犢山,有西屏山。又有蓮花山,白鹿泉出焉,東流為西河,即洨水上源也。又有土門關在西,亦曰井徑關。)

元氏(府西南。西北有封龍山,汦水所出,下流入胡盧河。西南有槐水,下流曰野河。)

靈壽(府西北。東北有衛水,源出恆山,《禹貢》“恆、衛既從”即此。俗名雷溝河,東北入於滹沱。北有叉頭鎮巡檢司,後遷於慈峪鎮。)

藁城(府東南。北有滹沱河,又有滋河。)

欒城(府南,縣北有故城,今治洪武初所徙。西有洨河。)

無極(府東少北。元屬中山府。洪武初廢。四年七月復置,屬定州。七年四月改屬府。南有滋河。)

平山(府西少北。北有滹沱河,東北有冶河入焉。西北有房山。西有十八盤、下口村巡檢司。)

阜平(府西北。東北有大茂山。北有派河。西有龍泉關。)

行唐(府北。元屬保定路。洪武二年屬定州,正統十三年十月直隸真定府。西有滋河。西北有兩嶺口巡檢司。)

定州(元中山府。)洪武二年正月改曰定州。三年以州治安喜縣省入。(滱水在北,沙河在南,下流合於滱水。西北有倒馬關守御千戶所。景泰二年置關,與紫荊、居庸為內三關。北有清風店巡檢司。)西南距府百三十里。領縣二:

新樂(州西南。西南有沙河。)

曲陽(州西北。元屬保定路。洪武二年來屬。恆山在西北,恆水出焉。又沙河在南,自山西繁峙縣流入。)

冀州 洪武二年以州治信都縣省入。(西北有漳水。北有滹沱河。成化十八年,滹沱挾漳南注為州患。正德十二年,二水自寧晉縣南北流,患始息。又北有洚水,一名枯洚,下流合於漳。)西北距府二百八十里。領縣四:

南宮(州南少西。故城在縣西北,成化十六年遷於今治。漳水在北。洚水在南。東南有董家廟堡巡檢司。)

新河(州西少南。有清水河,成化後堙。)

棗強(州東少北。西北有索盧水,乃衛河之支流也,亦曰黃盧河。)

武邑(州東北。西有洚水。西北有漳水。)

晉州 洪武二年以州治鼓城縣省入。(南有滹沱河。)西距府九十里。領縣三:

安平(州東北。滹沱河舊在縣南,萬曆二十三年自束鹿縣南行,始不經縣境。)

饒陽(州東北。北有滹沱河。西南有饒河,即滹沱河支流也。)

武強(州東。漳河在縣東。又南有滹沱河,舊合於漳,萬曆二十六年北出饒陽縣境,而縣之滹沱河始涸。)

趙州 洪武元年以州治平棘縣省入。(南有洨河,下流入於胡盧河。)北距府百二十里。領縣六:

柏鄉(州南。東北有野河,即槐水也,下流入於胡盧河。)

隆平(州東南。洪武六年九月省入柏鄉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東有灃水,東北與沙河合,下流入於胡盧河。沙河,亦槐水之別名也。又東北有大陸澤,亦曰廣阿,漳水所匯。)

高邑(州西南。北有黑水,即槐水也,流合縣南之泲水。)

臨城(州西南。南有敦輿山。西南有鐵山。西北有汦水,東經釣盤山下,與水合。)

贊皇(州西南。西南有贊皇山,泲水出焉,亦曰沙水。又城北有槐水。西北有黃沙嶺巡檢司。)

寧晉(州東少南。東南有胡盧河,其上流即漳水也,深、冀群川悉匯於此。東北有百尺口巡檢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