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傳第六十三


漢已伐宛,立昧蔡為橡王而去#歲餘,宛貴人以為昧蔡善諛,使我國遇俠,乃相與殺昧蔡,立毋寡昆弟曰蟬封為宛王,而遣其子入質於漢。漢因使使賂賜以鎮撫之。
而漢發使十餘輩至宛西諸外國,求奇物,因風覽以伐宛之威德。而敦煌置集解徐廣曰:“一本無‘置’字。”酒泉都尉;【集解】:徐廣曰:“一雲‘置都尉’。又雲敦煌有淵泉縣,或者‘酒’字當為‘淵’字。”西至鹽水,往往有亭。而侖頭有田卒數百人,因置使者護田積粟,以給使外國者。
太史公曰:禹本紀言“河出崑崙。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隱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瑤池”。今自張騫使大夏之後也,窮河源,惡睹本紀所謂崑崙者乎?【集解】:鄧展曰:“漢以窮河源,於何見崑崙乎?尚書曰‘導河積石’,是為河源出於積石,積石在金城河關,不言出於崑崙也。”【索隱】:惡睹夫謂崑崙者乎。惡音烏。烏,於何也。睹,見也。言張騫窮河源,至大夏、於窴,於何而見崑崙為河所出?謂禹本紀及山海經為虛妄也。然案山海經“河出崑崙東北隅”。西域傳雲“南出積石山為中國河”。積石本非河之發源,猶尚書“導洛自熊耳”,然其實出於冢嶺山,乃東經熊耳。今推此義,河亦然矣。則河源本崑崙而潛流至於闐,又東流至積石始入中國,則山海經及禹貢各互舉耳。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索隱】:余敢言也。案:漢書作“所有放哉”。如淳雲“放蕩迂闊,言不可信也”。余敢言也,亦謂山海經難可信耳。而荀悅作“效”,失之素矣。
【索隱述贊】大宛之跡,元因博望。始究河源,鏇窺海上。條枝西入,天馬內向。蔥嶺無塵,鹽池息浪。曠哉絕域,往往亭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