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三十九 晉世家第九


六月,晉人復入衛侯。壬午,晉侯度河北歸國。行賞,狐偃為首。或曰:“城濮之事,先軫之謀。”文公曰:“城濮之事,偃說我毋失信。先軫曰‘軍事勝為右’,吾用之以勝。然此一時之說,偃言萬世之功,柰何以一時之利而加萬世功乎?是以先之。”
冬,晉侯會諸侯於溫,欲率之朝周。力未能,恐其有畔者,乃使人言周襄王狩於河陽。壬申,遂率諸侯朝王於踐土。【索隱】:按:左氏傳“五月,盟於踐土;冬,會諸侯於溫,天王狩於河陽;壬申,公朝於王所”。此文亦說冬朝於王,當合於河陽溫地,不合取五月踐土之文。孔子讀史記至文公,曰“諸侯無召王”、“王狩河陽”者,春秋諱之也。
丁丑,諸侯圍許。曹伯臣或說晉侯曰:“齊桓公合諸侯而國異姓,今君為會而滅同姓。曹,叔振鐸之後;晉,唐叔之後。合諸侯而滅兄弟,非禮。”晉侯說,復曹伯。
於是晉始作三行。【集解】:服虔曰:“辟天子六軍,故謂之三行。”荀林父將中行,先縠將右行,【索隱】:左傳屠擊將右行,與此異。先蔑將左行。【集解】:杜預曰:“三行無佐,疑大夫帥也。”【索隱】:據左傳,荀林父並是卿,而雲“大夫帥”者,非也。不置佐者,當避天子也。或新置三行,官未備耳。
七年,晉文公、秦繆公共圍鄭,以其無禮於文公亡過時,及城濮時鄭助楚也。圍鄭,欲得叔瞻。叔瞻聞之,自殺。鄭持叔瞻告晉。晉曰:“必得鄭君而甘心焉。”鄭恐,乃間令使【索隱】:使謂燭之武。謂秦繆公曰:“亡鄭厚晉,於晉得矣,而秦未為利。君何不解鄭,得為東道交?”【索隱】:交猶好也。諸本及左傳皆作“主”。秦伯說,罷兵。晉亦罷兵。
九年冬,晉文公卒,子襄公歡立。是歲鄭伯亦卒。
鄭人或賣其國於秦,【正義】:左傳雲秦、晉伐鄭,燭之武說秦,師罷。今杞子、逢孫、楊孫三大夫戍鄭。杞子自鄭使告於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秦繆公發兵往襲鄭。十二月,秦兵過我郊。襄公元年春,秦師過周,無禮,王孫滿譏之。兵至滑,鄭賈人弦高將市於周,遇之,以十二牛勞秦師。秦師驚而還,滅滑而去。
晉先軫曰:“秦伯不用蹇叔,反其眾心,此可擊。”欒枝曰:“未報先君施於秦,擊之,不可。”先軫曰:“秦侮吾孤,伐吾同姓,何德之報?”遂擊之。襄公墨衰絰。【集解】:賈逵曰:“墨,變凶。”杜預曰:“以凶服從戎,故墨之。”四月,敗秦師於殽,虜秦三將孟明視、西乞秫、白乙丙以歸。遂墨以葬文公。【集解】:服虔曰:“非禮也。”杜預曰:“記禮所由變也。”文公夫人秦女,謂襄公曰:“秦欲得其三將戮之。”公許,遣之。先軫聞之,謂襄公曰:“患生矣。”軫乃追秦將。秦將渡河,已在船中,頓首謝,卒不反。
後三年,秦果使孟明伐晉,報殽之敗,取晉汪以歸。【索隱】:按:左傳文二年,秦孟明視伐晉,報殽之役,無取晉汪之事。又其年冬,晉先且居等伐秦,取汪、彭衙而還。則汪是秦邑,止可晉伐秦取之,豈得秦伐晉而取汪也?或者晉先取之秦,今伐晉而收汪,是汪從晉來,故云取晉汪而歸也。彭衙在郃陽北,汪不知所在。四年,秦繆公大興兵伐我,度河,取王官,【正義】:括地誌云:“王官故城在同州澄城縣西北六十里。”左傳文公三年,秦伐晉,取王官,即此。先言度河,史文顛倒耳。封殽屍而去。晉恐,不敢出,遂城守。五年,晉伐秦,取新城,【集解】:服虔曰:“秦邑,新所作城也。”報王官役也。
六年,趙衰成子、欒貞子、咎季子犯、霍伯皆卒。【集解】:賈逵曰:“欒貞子,欒枝也。霍伯,先且居也。”趙盾代趙衰執政。
七年八月,襄公卒。太子夷皋少。晉人以難故,【集解】:服虔曰:“晉國數有患難。”欲立長君。趙盾曰:“立襄公弟雍。好善而長,先君愛之;且近於秦,秦故好也。立善則固,事長則順,奉愛則孝,結舊好則安。”賈季曰:“不如其弟樂。辰嬴嬖於二君,【集解】:服虔曰:“辰嬴,懷嬴也。二君,懷公、文公。”立其子,民必安之。”趙盾曰:“辰嬴賤,班在九人下,【集解】:服虔曰:“班,次也。”其子何震之有!【集解】:賈逵曰:“震,威也。”且為二君嬖,淫也。為先君子,【正義】:樂,文公子也。不能求大而出在小國,僻也。母淫子僻,無威;【正義】:僻,匹亦反。言樂僻隱在陳,而遠無援也。陳小而遠,無援:將何可乎!”使士會如秦迎公子雍。賈季亦使人召公子樂於陳。趙盾廢賈季,以其殺陽處父。【集解】:案:左傳,此時賈他為太師,陽處父為太傅。十月,葬襄公。十一月,賈季奔翟。是歲,秦繆公亦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