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


景公十六年,魯陽虎來餎,已復去。二十五年,孔子過宋,宋司馬桓魋惡之,欲殺孔子,孔子微服去。三十年,曹倍宋,又倍晉,宋伐曹,晉不救,遂滅曹有之。【正義】:宋景公滅曹在魯哀公八年,周敬王三十三年也。三十六年,齊田常弒簡公。
三十七年,楚惠王滅陳。熒惑守心。心,宋之分野也。景公憂之。司星子韋曰:“可移於相。”景公曰:“相,吾之股肱。”曰:“可移於民。”景公曰:“君者待民。”曰:“可移於歲。”景公曰:“歲饑民困,吾誰為君!”子韋曰:“天高聽卑。君有君人之言三,熒惑宜有動。”於是候之,果徙三度。
六十四年,景公卒。宋公子特【索隱】:昭公也。左傳作“德”。攻殺太子而自立,是為昭公。【索隱】:按左傳,景公無子,取元公庶曾孫公孫周之子德及啟畜於公宮。及景公卒,先立啟,後立德,是為昭公。與此全乖,未知太史公據何而為此說。昭公者,元公之曾庶孫也。昭公父公孫糾,糾父公子璫秦,【集解】:徐廣曰:“璫音端。”璫秦即元公少子也。景公殺昭公父糾,【索隱】:左傳名周。故昭公怨殺太子而自立。
昭公四十七年卒,子悼公購由立。【集解】:年表雲四十九年。【索隱】:購音古候反。悼公八年卒,【索隱】:按紀年為十八年。子休公田立。休公田二十三年卒,子辟公辟兵立。【集解】:徐廣曰:“一雲‘辟公兵’。”索隱按:紀年作“桓侯璧兵”,則璧兵謚桓也。又莊子云“桓侯行,未出城門,其前驅呼辟,蒙人止之,後為狂也”。司馬彪雲“呼辟,使人避道。蒙人以桓侯名辟,而前驅呼‘辟’,故為狂也”。辟公三年卒,子剔成立。【集解】:年表雲剔成君也。【索隱】:王劭按:紀年雲宋易城盱廢其君辟而自立也。剔成四十一年,剔成弟偃攻襲剔成,剔成敗奔齊,偃自立為宋君。
君偃十一年,自立為王。【索隱】:戰國策、呂氏春秋皆以偃謚曰康王也。東敗齊,取五城;南敗楚,取地三百里;西敗魏軍,乃與齊、魏為敵國。盛血以韋囊,縣而射之,命曰“射天”。淫於酒婦人。群臣諫者輒射之。於是諸侯皆曰“桀宋”。【索隱】:晉太康地記言其似桀也。“宋其復為紂所為,不可不誅”。告齊伐宋。王偃立四十七年,齊湣王與魏、楚伐宋,殺王偃,遂滅宋而三分其地。【集解】:年表雲偃立四十三年。
太史公曰:孔子稱“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殷有三仁焉”。【集解】:何晏曰:“仁者愛人。三人行異而同稱仁者,何也?以其俱在憂亂寧民也。”夏侯玄曰:“微子,仁之窮也;箕子、比干,智之窮也。故或盡材而止,或盡心而留,皆其極也。致極,斯君子之事矣。是以三仁不同,而其歸一揆也。”春秋譏宋之亂自宣公廢太子而立弟,【集解】:公羊傳曰:“君子大居正。宋之禍宣公為之也。”國以不寧者十世。【索隱】:按:春秋公羊有此說,左氏則無譏焉。襄公之時,修行仁義,欲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湯、高宗,殷所以興,作商頌。【集解】:韓詩商頌章句亦美襄公。【索隱】:按:裴駰引韓詩商頌章句亦美襄公,非也。今按:毛詩商頌序雲正考父於周之太師“得商頌十二篇,以那為首”。國語亦同此說。今五篇存,皆是商家祭祀樂章,非考父追作也。又考父佐戴、武、宣,則在襄公前且百許歲,安得述而美之?斯謬說耳。襄公既敗於泓,而君子或以為多,【集解】:公羊傳曰:“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臨大事而不忘大禮,有君而無臣,以為雖文王之戰亦不過此也。”傷中國闕禮義,襃之也,【索隱】:襄公臨大事不忘大禮,而君子或以為多,且傷中國之亂,闕禮義之舉,遂不嘉宋襄之盛德,故太史公襃而述之,故云襃之也。宋襄之有禮讓也。
【索隱述贊】殷有三仁,微、箕紂親。一囚一去,不顧其身。頌美有客,書稱作賓。卒傳冢嗣,或敘彝倫。微仲之後,世載忠勤。穆亦能讓,實為知人。傷泓之役,有君無臣。偃號“桀宋”,天之棄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