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六十二 管晏列傳第二


晏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間而闚其夫。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後夫自抑損。晏子怪而問之,御以實對。晏子薦以為大夫。【集解】:皇覽曰:“晏子冢在臨菑城南淄水南桓公冢西北。”【正義】:注皇覽云:“晏子冢在臨淄城南菑水南桓公冢西北。”括地誌云:“齊桓公墓在青州臨淄縣東南二十三里鼎足上。”又云:“齊晏嬰冢在齊子城北門外。晏子云‘吾生近市,死豈易吾志’。乃葬故宅後,人名曰清節里。”按:恐皇覽誤,乃管仲冢也。
太史公曰:吾讀管氏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集解】:劉向別錄曰:“九府書民間無有。山高一名形勢。”【索隱】:皆管氏所著書篇名也。按:九府,蓋錢之府藏,其書論鑄錢之輕重,故云輕重九府。餘如別錄之說。【正義】:七略雲管子十八篇,在法家。及晏子春秋,【索隱】:按:嬰所著書名晏子春秋。今其書有七篇,故下雲“其書世多有”也。【正義】:七略雲晏子春秋七篇,在儒家。詳哉其言之也。既見其著書,欲觀其行事,故次其傳。至其書,世多有之,是以不論,論其軼事。【正義】:軼音逸。
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豈以為周道衰微,桓公既賢,而不勉之至王,乃稱霸哉?【正義】:言管仲世所謂賢臣,孔子所以小之者,蓋以為周道衰,桓公賢主,管仲何不勸勉輔弼至於帝王,乃自稱霸主哉?故孔子小之雲。蓋為前疑夫子小管仲為此。語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正義】:言管仲相齊,順百姓之美,匡救國家之惡,令君臣百姓相親者,是管之能也。豈管仲之謂乎?
方晏子伏莊公屍哭之,成禮然後去,【索隱】:按:左傳崔杼弒莊公,晏嬰入,枕莊公屍股而哭之,成禮而出,崔杼欲殺之是也。豈所謂“見義不為無勇”者邪?至其諫說,犯君之顏,此所謂“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索隱】:太史公之羨慕仰企平仲之行,假令晏生在世,己雖與之為仆隸,為之執鞭,亦所忻慕。其好賢樂善如此。賢哉良史,可以示人臣之炯戒也。
【索隱述贊】夷吾成霸,平仲稱賢。粟乃實廩,豆不掩肩。轉禍為福,危言獲全。孔賴左衽,史忻執鞭。成禮而去,人望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