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一百六十九 志第一百二十二



諸監(都水監勾押官補正名後理,三年出奉職。少府、將作監府史十選,國子監八選,司天監禮生、歷生選,少府,將作監驅使官十九選:並補正名後理,出簿、尉。)

群牧司(都勾押官補正名後理,三年出奉職。)

客省(行首補正名後理三年,勾押官五年,並出奉職。承受並驅使官授勒留官後理,七選出簿、尉。)

四方館(書令史補正名後理,八選;表奏官、驅使官授勒留官後理,九選,並出簿、尉。)

閤門(行首補正名後理,三年出右侍禁。承受授勒留官後理,七選出簿、尉。)

太常禮院(禮直官自補副禮直官後,六經大禮,出西頭供奉官。禮生補正名後理,六選出簿、尉。)

審刑院(充本院書令史後理,六選出簿、尉。)

秘書殿中省(令史、楷書並補正名後理,八選出簿、尉。)

起居院(楷書八選、驅使官十九選,並補正名後理,出薄、尉。)

崇文院(孔目官補正名後理,遇大禮,出奉職。)

三館(孔目官、四庫書直官八選,楷書七選,書直、書庫、表奏官九選,守當官十選,並授勒留官後理;楷書補正名後理:並出簿、尉。)

秘閣(典書、楷書並補正名後理,七選出簿、尉。)

軍頭引見司(勾押官補正名後理,五年出右班殿直。)

皇城司(勾押官補正名後理,三年出奉職。)

內東門司(押司官補正名後理,三年出借職。)

管勾往來國信所(勾押官補正名後理,三年出奉職。)

翰林司(專知官三年界滿,大將,出奉職。)

內藏庫(專知官三年界滿,出借職。)

御藥院(押司官補正名後理,三年出借職。)

御書院(待詔五年出左班殿直,書藝十年出右班殿直,御書祗候十五年出借職,並補正名後理。)

進奏院(進奏官補正名後理,十五年遇大禮,無過犯,從上五人出職。有過犯經洗雪,曾經決責,出借職。人數無定限。)

進廚(勾押官補正名後理,三年出職。)

金吾街司、仗司(孔目官,表奏、勾押、驅使官,並補正名後理,十九選出簿、尉。文臣換右職之制)

秘書監(換防禦使。)

大卿、監(換團練使。)

秘書少監,太常、光祿少卿(換刺史。)

少卿、監(換皇城命名、遙郡刺史。)

帶職郎中(換閤門使。)

前行郎中(換宮苑使。)

中行郎中(換內藏庫使。)

後行郎中(換莊宅使。)

帶職前行員外郎前行員外郎並(並換洛苑使。)

帶職中行員外郎,起居舍人,侍御史,中行員外郎(並換西京作坊使。)

帶職後行員外郎,左、右司諫,殿中侍御史,後行員外郎(並換供備為使。已上並帶遙郡刺史。)

帶職博士,左、右正言,監察御史(換閤門副使。)

太常博士(換內藏庫副使。)

國子博士(換左藏庫副使。)

太常丞(換莊宅副合,)

秘書丞(換六宅副使。)

殿中丞,著作郎(換文思副使。)

太子中允(換禮賓副使。)

太子左右贊善大夫、中舍、洗馬(換供備庫副使。)

秘書郎,著作佐郎(換內殿承旨。)

大理寺丞(換內殿崇班。)

諸司監丞,節度、觀察判官(換東頭供奉官。)

大理評事,節度掌書記,觀察支使(換西頭供奉官。)

太常寺太祝,奉禮郎(換左侍禁。)

初等職官,知令、錄並兩使職官,防禦、團練判官,令、錄未及三考(換左班殿直。)

初等職官,知令、錄未及三考(換右班殿直。)

判、司、簿、尉(換三班奉職。)

試銜齊郎並判、司、簿、尉未及三考(換三班借職,已上京官至太常丞帶職,加一資換。)

右文官換右職者,除流外、進納及犯私罪情重並贓罪外,年四十以下並許試換右職。三班使臣補換及三年、差使及五年,方許試換。已上並召京朝官或使臣二人委保。其文臣待制、武臣觀察使已上原換官,取旨。

紹興復修試換之令,淳熙增廣尚左、尚右、待左、侍右換官之格,列而書之,以見新式。若中大夫而下文臣換官。仍政和舊制,則不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