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卷十六 志第六◎禮三



宋殷祭皆即吉乃行。大明七年二月辛亥,有司奏:"四月應殷祠,若事中未得為,得用孟秋與不?"領軍長史周景遠議:"案《禮記》云:'天子祫禘祫嘗祫烝。'依如禮文,則夏秋冬三時皆殷,不唯用冬夏也。晉義熙初,僕射孔安國啟議,自泰和四年相承殷祭,皆用冬夏。安國又啟,永和十年至今五十餘年,用三十月輒殷祠。博士徐乾據《禮》難安國。乾又引晉鹹康六年七月殷祠,是不專用冬夏。於時晉朝雖不從乾議,然乾據禮及鹹康故事,安國無以奪之。今若以來四月未得殷祠,遷用孟秋,於禮無違。參議據禮有證,謂用孟秋為允。"詔可。

晉武帝鹹寧五年十一月己酉,弘訓羊太后崩,宗廟廢一時之祀,天地明堂去樂,且不上胙。昇平五年十月己卯,殷祠,以穆帝崩後,不作樂。初,永嘉中,散騎常侍江統議曰:"《陽秋》之義,去樂卒事。"是為吉祭有廢樂也,故昇平末行之。其後太常江逌表:"穆帝山陵之後十月殷祭,從太常丘夷等議,撤樂。逌尋詳今行漢制,無特祀之別。既入廟吉禘,何疑于樂。"

史臣曰:聞樂不怡,故申情於遏密。至於諒闇奪服,慮政事之荒廢,是以乘權通以設變,量輕重而降屈。若夫奏音之與寢聲,非有損益於機務,縱復回疑於兩端,固宜緣恩而從戚矣。宋世國有故,廟祠皆懸而不樂。

《宋書》 南朝梁·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