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八



《書筆儀》二十一卷(謝朏撰。)

《宋長沙檀太妃薨吊答書》十二卷

《吊答儀》十卷(王儉撰。)

《書儀》十卷(王弘撰。)

《皇室儀》十三卷(鮑行卿撰。)

《吉書儀》二卷(王儉撰。)

《書儀疏》一卷(周舍撰。)

《新儀》三十卷(鮑泉撰。)

《文儀》二卷(梁修端撰。)

《趙李家儀》十卷(錄一卷,李穆叔撰。)

《書儀》十卷(唐瑾撰。)

《言語儀》十卷

《嚴植之儀》二卷

《邇儀》四卷(馬樞撰。)

《婦人書儀》八卷

《僧家書儀》五卷(釋曇瑗撰。)

《要典雜事》五十卷

右五十九部,二千二十九卷。(通計亡書,合六十九部,三千九十四卷。)

儀注之興,其所由來久矣。自君臣父子,六親九族,各有上下親疏之別。養生送死,弔恤賀慶,則有進止威儀之數。唐、虞已上,分之為三,在周因而為五。《周官》:宗伯所掌吉、凶、賓、軍、嘉,以佐王安邦國,親萬民,而太史執書以協事之類是也。是時典章皆具,可履而行。周衰,諸侯削除其籍。至秦,又焚而去之。漢興,叔孫通定朝儀,武帝時始祀汾陰后土,成帝時初定南北之郊,節文漸具。後漢又使曹褒定漢儀,是後相承,世有製作。然猶以舊章殘缺,各遵所見,彼此紛爭,盈篇滿牘。而後世多故,事在通變,或一時之制,非長久之道,載筆之士,刪其大綱,編於史志。而或傷於淺近,或失於未達,不能盡其旨要。遺文餘事,亦多散亡。今聚其見存,以為儀注篇。

《律本》二十一卷(杜預撰。)

《漢晉律序注》一卷(晉僮長張斐撰。)

《雜律解》二十一卷(張斐撰。案:梁有《杜預雜律》七卷,亡。)

《晉、宋、齊、梁律》二十卷(蔡法度撰。)

《梁律》二十卷(梁義興太守蔡法度撰。)

《後魏律》二十卷

《北齊律》十二卷(目一卷。)

《陳律》九卷(范泉撰。)

《周律》二十五卷

《周大統式》三卷

《隋律》十二卷

《隋大業律》十一卷

《晉令》四十卷

《梁令》三十卷(錄一卷。)

《梁科》三十卷

《北齊令》五十卷

《北齊權令》二卷

《陳令》三十卷(范泉撰。)

《陳科》三十卷(范泉撰。)

《隋開皇令》三十卷(目一卷。)

《隋大業令》三十卷

《漢朝議駁》三十卷(應劭撰。案:梁有《建武律令故事》二卷,劉邵《律略論》五卷亡。)

《晉雜議》十卷

《晉彈事》十卷

《南台奏事》二十二卷

《漢名臣奏事》三十卷

《魏王奏事》十卷

《魏名臣奏事》四十卷(目一卷,陳壽撰。)

《魏台雜訪議》三卷(高堂隆撰。)

《魏廷尉決事》十卷

《晉駁事》四卷

《晉雜制》六十卷

《晉刺史六條制》一卷

《齊五服制》一卷

《陳新制》六十卷

右三十五部,七百一十二卷。(通計亡書,合三十八部,七百二十六卷。)

刑法者,先王所以懲罪惡,齊不軌者也。《書》述唐、虞之世,五刑有服,而夏後氏正刑有五,科條三千。《周官》:司寇掌三典以刑邦國;司刑掌五刑之法,麗萬民之罪;太史又以典法逆於邦國;內史執國法以考政事。《春秋傳》曰:"在九刑不忘。"然而刑書之作久矣。蓋藏於官府,懼人之知爭端,而輕於犯。及其末也,肆情越法,刑罰僣濫。至秦,重之以苛虐,先王之正刑滅矣。漢初,蕭何定律九章,其後漸更增益,令甲已下,盈溢架藏。晉初,賈充、杜預刪而定之,有律,有令,有故事。梁時,又取故事之宜於時者為《梁科》。後齊武成帝時,又於麟趾殿刪正刑典,謂之《麟趾格》。後周太祖,又命蘇綽撰《大統式》。隋則律令格式並行。自律已下,世有改作,事在《刑法志》。《漢律》久亡,故事駁議,又多零失。今錄其見存可觀者,編為刑法篇。

《三輔決錄》七卷(漢太僕趙岐撰,摯虞注。)

《海內先賢傳》四卷(魏明帝時撰。)

《四海耆舊傳》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