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卷八十四 禮四十四 沿革四十四 凶禮六



宋崔凱云:"鑿木為重,形如札,有簨,設於中庭近南以懸之。士重高三尺,差而上之,天子當九尺矣。鬲以葦席南向橫覆之,辟屈兩端於南面以蔑之。今喪家帳門,其遺象也。古者喪家無幕,蓋是倚廬棟耳。今人倚廬於喪側,因是為帳焉。按蔡謨說,以二瓦器,盛始死之祭,系於木,裹以葦席,置庭中近南,名為重。今之凶門,是其遺象也。禮,既虞而作主,未葬未有主,故以重當之。禮稱為主道,此其義也。范堅又曰:凶門非禮,禮有懸重,形似凶門,後人出門外以表喪,俗遂行之,簿帳吊幕之類也。"

隋文帝開皇初,定典禮。太常卿牛弘奏曰:"諸重,一品懸鬲六,五品以上四,六品以下二。"

大唐元陵儀註:"設重於殿庭近西南。其制,先刊鑿木長丈二尺,橫者半之。取沐之米為粥,盛以八鬲,冪以疏布,懸於重內橫木上。以葦席北向屈兩端交於上,綴以竹篾。"其三品以上至六品以下,懸重降殺如開元禮。

○始死服變(周 漢 後漢 晉 宋 大唐)

周制,親始死,笄纚,徒跣,扱上衽。(衽,裳際也。扱於腰中,哭踴便也。)

漢戴德喪服變除云:

斬縗三年之服,始有父之喪,笄纚,徒跣,扱上衽,交手哭踴無數,惻怛痛疾;既襲三稱,服白布深衣,十五升素章甫冠,白麻屨,無絇。(屨之飾,如刀衣鼻,繩連以為行戒。喪無節,速遽故無絇,音其俱反。)孫為祖父後者,上通於高祖,自天子達於士,與子為父同。父為長子,自天子達於士,不笄纚,不徒跣,不食粥。(餘與子為父同。)妻為夫,妾為君,笄纚,不徒跣,扱上衽;既襲三稱,白布深衣,素總,白麻屨。(餘與男子同也。)

齊縗三年者:父卒始有母之喪,笄纚,徒跣,扱上衽,交手哭踴無數;既襲三稱,服白布深衣,十五升素章甫冠,白麻屨,無絇。父卒為繼母、君母、慈母,孫為祖後者父卒為祖母,服上至高祖母,自天子達於士,為人後者所後之祖母、母、妻,(以上與父卒為母同。)母為長子,妾為君之長子,繼母為長子,皆不笄纚徒跣也。女子子在室父卒為母,始死,笄纚,不徒跣,不扱上衽;既襲三稱,素總。(其餘不見者,與父卒為母同也。)

齊縗杖周者:父在始有母之喪,笄纚,徒跣,扱上衽,交手哭踴無數;既襲三稱,白布深衣,十五升素章甫冠,吉白麻屨,無絇。為出母、慈母、繼母、君母,自天子達於士。父卒為繼母嫁,及繼母報繼子。(以上並與父在為母同矣。)夫為妻,始死,素冠深衣,不笄纚,不徒跣。女子子在室為母,不徒跣,不扱上衽;既襲三稱,素總。

齊縗不杖周者:謂始有祖父母之喪,則白布深衣,十五升素冠,吉屨無絇,哭踴無數,既襲無變。(其餘應服者並同。)

其齊縗三月者:始有曾祖父母之喪,白布深衣,十五升素冠,吉屨無絇。(其餘應服者同。)女子子適人者為曾祖父母,素總。(餘與男子同。)

大功親長中殤七月,無受服,始有昆弟長殤喪,白布深衣,十五升素冠,吉屨無絇。成人九月。從父昆弟之喪,與殤同。天子諸侯之庶昆弟與大夫之庶子為其母,哭泣飲食,居處思慕,猶三年也;其餘與士為從父昆弟相為服同。為人後者為其昆弟,大夫為伯叔父母、子、昆弟之子為士者,哭泣飲食思慕,以上並猶周也。天子為姑姊妹女子子嫁於二王后者,諸侯為姑姊妹女子子嫁於諸侯,大夫命婦、大夫之子、諸侯之庶昆弟為姑姊妹女子子嫁於卿大夫者,與士之為姑姊妹適人者服同。天子之昆弟為姑姊妹女子子嫁於諸侯大夫者。姑姊妹適人者為昆弟,其異於男子者,始死素總。

小功五月無受之服者:始有叔父下殤之喪,白布深衣,十五升素冠,吉屨無絇。天子、諸侯、大夫為嫡子、嫡孫、嫡玄孫。(以上並下殤。)不為次,飲食衎爾。為姑姊妹女子子、昆弟之子、夫昆弟之子之下殤,為人後者為其昆弟姑姊妹之長殤,並哭泣飲食猶大功也。大夫之子、天子諸侯之昆弟、庶子、姑姊妹女子子為從父昆弟、從父姊妹,祖父母為孫,(以上並長殤。)與叔父之下殤同。姑姊妹適人者為昆弟侄之殤,與為從父昆弟之長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