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卷二十 職官二



晉司徒與丞相通職,更置迭廢,未嘗並立。至永嘉元年,始兩置焉。(王衍為司徒,東海王越為丞相,始兩置也。陳騫為司徒,仰理萬機,俯澄邦教。又王戎字濬沖,為司徒,高選長吏西曹掾,委任責成,常得無為。又蔡謨字道明,遷司徒,謨固讓曰:"若我作司徒,將為後世哂,義不敢拜。"詔數十下,謨章表十餘上,陳以疾篤。帝臨軒,自旦至申,而徵不至。公卿以蔡公傲無人臣之禮,奏送謨廷尉。謨率子弟詣闕稽顙,詔免為庶人。謨每嘆曰:"若使劉王喬得南渡,司徒之美選也。"王喬名疇,少有重名。)

宋制:司徒金章紫綬,進賢三梁冠,佩山玄玉。掌治民事,郊祀則省牲,視滌濯,大喪安梓宮。凡四方功課,歲盡則奏其殿最而行賞罰,亦與丞相併置。

齊司徒之府,領天下州郡名數,戶口簿籍。

梁罷丞相,置司徒,歷代皆有。

至後周,以司徒為地官,謂之大司徒卿,掌邦教,職如周禮。

隋及大唐復為三公。

司空

司空,古官。(孔安國曰:"司空,主空土以居人。"空,穴也。古者穿土為穴以居人。)

少皞蝠氏為司空。

舜攝帝位,以禹為司空。(周禮正義曰:"禹自司空總百揆,乃分司空之職為共工。"虞書曰"垂作共工,益作朕虞"是也。)

禼玄孫之子曰冥,亦為夏司空。

殷湯以咎單為司空。

周禮,司空為冬官,掌邦事。凡營城起邑、復溝洫、修墳防之事,則議其利,建其功。四方水土功課,歲盡則奏其殿最而行賞罰。凡國有大造大疑,諫諍,與太尉同。

秦無司空,置御史大夫。

漢初因之。至成帝綏和元年,始更名御史大夫曰大司空。(初改為司空,議者又以縣道官獄有司空,故復加為大司空,亦所以別小大之文也。)金印紫綬,祿比丞相。哀帝建平二年,復為御史大夫。元壽二年,復為大司空。(何武字君卿,為司空。事後母不篤,詔以其"舉措煩碎,不合眾心,孝聲不聞,惡名流行。其上大司空印綬"。遂策免之。又彭宣字子佩,為大司空。而王莽為大司馬,專權。宣上書曰:"三公鼎足承君,一足不任,則覆亂矣。臣老病,願上印綬。")

後漢初為大司空。建武二十七年,去"大",為司空公。(第五倫字伯魚,為司空。奉公不撓,言議果決,以貞白稱。又張敏字伯達,為司空。行大射禮,陪位頓仆,策免。又陳寵為司空,府故事,以計吏至,時自公以下督屬籍,不通賓客,以防交關。寵去籍通客,以明無所不受,論者大之。荀氏家傳曰:"荀爽字慈明。董卓秉政,徵之,起岩穴,九十五日而為司空,時號為白衣登三公。")獻帝建安十三年,又罷司空,置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郤慮免,不復補。(荀綽百官注曰:"獻帝置御史大夫,職如司空,不領侍御史。")

魏初,又置司空,冠綬及郊廟之服與太尉同。(鄭袤字林叔,為司空。天子臨軒,遣就第拜授。袤謂使曰:"魏以徐景山為司空,徐公曰:'三公當上應天心,苟非其人,實傷和氣。'"固辭,見許。袤,莫侯反。)

宋制:進賢三梁冠,佩山玄玉。掌治水土,祠祀掌掃除樂器,大喪掌將校復土。

歷代皆有之。至後周為冬官,謂之大司空卿。(掌邦事,以五材九范之徒,佐皇帝,富邦國。大祭祀行灑掃,廟社四望則奉豕牲。)

隋及大唐復為三公。(天寶十三年,策拜楊國忠為司空,其日雨土。)

大司馬

大司馬,古官也,掌武事。(司,主也。馬,武也。)

少皞有鴡鳩氏為司馬。(鴡音雎。)

堯時,棄為后稷,兼掌司馬。

周時,司馬為夏官,掌邦政。

項羽以曹咎、周殷並為大司馬。(楚大司馬景舍帥軍伐蔡,蔡侯奉社稷而歸之。楚發其賞,舍辭曰:"發誠布令而敵退,是王威也;相攻而敵退,是將威也,戰而敵退,是眾威也。臣不宜以眾威受賞。"又司馬穰苴本姓田,齊威王以古司馬法而附穰苴,因號為司馬穰苴。)

漢初不置。武帝元狩四年,初罷太尉,置大司馬,以冠將軍之號。(冠者,加於其上為一官也。霍光以大司馬大將軍輔政。武帝又令大將軍、驃騎將軍皆有大司馬之號。)宣帝地節三年,置大司馬,不冠將軍,亦無印綬、官屬。(霍禹為大司馬,冠小冠,無印綬。)成帝綏和元年,初賜大司馬金印紫綬,置官屬,祿比丞相,去將軍。哀帝建平二年,復去大司馬印綬、官屬,冠軍如故。元壽二年,復賜大司馬印綬,置官屬,去將軍,位在司徒上。(漢律:丞相、大司馬、大將軍,俸錢月六萬。)始直雲司馬,議者以漢有軍候千人司馬官,故加"大"。王莽居攝,以漢乃無小司徒,而定司馬、司徒、司空之號,並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