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卷二十 職官二



後漢光武建武二十七年,省大司馬,以太尉代之,故常與太尉迭置,不並列。(吳漢為大司馬,封無陽侯。)至靈帝末始置焉。

魏文帝黃初二年,復置大司馬,以曹仁居之,而太尉如故。則太尉、大司馬、大將軍各自為官,位在三司上。(吳有左、右大司馬。)

晉定令,亦在三司上。(晉諸公贊曰:"義陽王為太尉、大司馬時,父孚為太宰,父子居上公,中代以來,未之有也。"又汝南王亮為大司馬,正旦大會,乘車入殿。又陳騫為大司馬,賜袞冕之服。)武冠,絳朝服,金章紫綬,佩山玄玉,與大將軍同。

宋時唯元嘉中用彭城王義康為之,冠玉與晉同。

至齊以為贈。

梁時置官屬。

陳以為贈。

後魏、北齊與大將軍為二大,位居三師之下,三公之上。

後周以為夏官,謂之大司馬卿。(掌邦政,以建邦國之九法,佐皇帝,平邦國,大祭祀掌其宿衛,廟社則奉羊牲。)自隋而無。

總敘三師三公以下官屬

三師、(太師、太傅、太保,歷代多有之。)一太、(殷建官有六太,其一曰太宰。自周以後,亦常有之。餘五太則無。)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歷代有之。)二大、(大司馬、大將軍,歷代亦有之。)諸位從公(諸將軍及光祿大夫開府者,歷代亦時有之。)官屬等。(歷代有置有省,亦多同說,所以不更各具本府,但依時代都言之。其大將軍,自具本篇。)

漢有三師,而不見官屬。以丞相為公,置司直、長史。後改丞相為司徒,則曰司徒司直、長史。(具宰相篇。)其太尉後改為大司馬。綏和初,始置長史一人,掾屬二十四人,御屬一人,令史二十四人。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置長史,如中丞。(具御史大夫篇。)

後漢初,唯置太傅,有長史一人,掾屬十人,御屬一人。(不知何曹。)後置太師,董卓嘗居之,蓋自為也,而不見官屬。太尉屬官有長史一人,署諸曹事。(盧植禮注曰:"如周小宰。")掾史屬二十四人、(分主二千石長吏遷除、民戶、祠祀、農桑、奏議、辭訟、郵驛、轉運、盜賊、罪法、兵、貨幣、鹽鐵、倉穀等事。)黃閤主簿、(省錄眾事,掌閤下威儀。)記室令史、(掌上章奏報。後漢末,陳琳、阮瑀皆為曹公記室,軍國書檄皆所作。)御屬。(掌為公卿閤下威儀。)司徒屬官有長史一人,掾屬三十一人,令史及御屬三十六人。(正曰掾,副曰史。陳寵辟司徒鮑昱府。是時三府掾屬專尚交遊,以不肯親事為高。寵獨勤心物務,轉為辭曹,專掌天下獄訟。時司徒辭訟,久者數十年,事類溷錯,易為輕重。寵為昱撰辭訟比七卷,決事科條,皆以事相從。昱奏上之,其後公府奉以為法。)司空屬官:長史一人,掾屬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屬三十二人。(正曰掾,副曰屬。漢書注云:公府掾比古元士三命者也。或曰:漢初,掾史辟皆上言之,故有秩,皆比命士。其所不言,則為百石屬,其後皆自辟除,故通為百石雲。)其大司馬屬官並同前漢。

魏置太傅、太保,而不見官屬。太尉、司徒、司空有長史、司馬、從事中郎、正行參軍。大司馬亦有正行參軍也。

晉有太宰、太傅、太保。唯楊駿為太傅,增祭酒為四人,掾屬二十人,兵曹為左右也。(楊駿輔政,引潘岳為太傅主簿。初,譙人公孫宏客於河陽,岳待之甚厚。及駿誅,宏為楚王瑋長史,凡駿綱紀皆從坐,同署主簿已被戮。宏言於瑋,謂岳為假吏,故得免。)太宰、太保官屬不見。太尉、司徒、司空並有長史、司馬。太尉雖不加兵者,吏屬皆絳服。泰始三年,又置太尉軍參軍六人,騎司馬五人,官騎十人。而司徒加置左長史,掌差次九品,銓衡人倫,冠綬與丞相長史同。主簿、左右東西曹掾各一人,若有所循行者,增置掾屬十人。(武帝時,司徒奏州郡農桑未有賞罰之制,宜遣掾屬循行。詔遂使司徒督察州郡播殖。若有所循者,增掾屬十人。又溫嶠請司徒置田曹掾,州一人,勸課農桑。)初,王渾(字玄沖)遷司徒,仍加兵。渾以司徒文官,主吏不持兵,持兵乃吏屬絳衣,自以非是舊典,皆令皂服,論者美其謙而識禮。司空府加置導橋掾一人,餘略同後漢。鹹寧初,詔以前太尉府為大司馬府,增置祭酒二人,帳下司馬、官騎、大車、鼓吹,左右光祿、光祿三大夫。開府者皆為位從公,品秩、俸賜、儀制與諸公同。加兵者增置司馬一人,從事中郎二人,(劉琨為司空,以盧諶為從事中郎。)主簿、記室督各一人,舍人四人,兵、鎧、士曹,營軍、刺奸、帳下都督、外都督、令史各一人。(主簿以下、令史以上皆絳服。)司馬給吏卒如長史,從事中郎給侍二人,主簿、記室督各給侍一人。其餘臨時增崇者,則褒加各因其時為節文,不為定製。(其祭酒掾屬,白蓋小車七乘,軺車施耳後戶、皂輪犢車各一乘。自祭酒以下、令史以上皆皂零辟朝服。)其為持節都督者,增參軍為六人,其餘如常加兵公制。(孫楚字子荊,為佐著作郎,參石苞驃騎軍事。楚既負其才氣,頗侮易苞。初至,揖曰:"天子命我參卿軍事。"初,參軍不敬府主,楚既輕苞,遂制施敬,自楚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