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四十六

注“十洲記曰”:何雲“十洲記 ”或是“丹陽記”。陳雲書名疑有誤。案:何、陳所校皆未是也,“洲”當作“州”,說已見前。

注“齊有天子”:案:“子”當作“下”。各本皆誤。

注“名曰風涼”:案:“風涼” 當作“涼風”。各本皆誤。“涼風”見淮南地形訓,即離騷之“閬風”。史記“惠王閬”,索隱雲“
系本名毋涼”,是“涼”、“閬” 通用也。

注“周禮曰以土圭之法”下至“ 緯星也”:茶陵本無此三十九字,袁本此節注併入五臣,皆非也。尤所見是。

秩秩斯乾:袁本“斯乾”下有校語,善作“清千”。茶陵本無校語。案:袁所見誤也。

金瓟在席:袁本、茶陵本“瓟” 作“匏”。案:善引禮記為注,“匏”字是也。“瓟” 雖“匏”之別體,但元長用此,未見其證。

籥動邠詩:何校“邠”改“豳” 。案:所改未是也。善引周禮為注字作“豳”,故何據之。考北征賦“息郇邠之邑鄉”,善引漢書“
豳鄉”而雲“豳”與“邠”同。西征賦“化流岐豳”,善注引史記“
立國於邠”而雲“邠”與“豳”同。此注或未全,袁、茶陵二本正文“邠”下有“豳”字,未必非割裂善注而為之也。

注“取竹嶰谷”:案:此有誤也。下引孟康“解脫也”,不得此作“嶰”,與之不相應。考漢書作“解”,顏引孟注而雲“一說崑崙之北谷名也”。晉灼曰:“谷名是也。”元長以之與“弇州”偶句,正從谷名之說,與孟迥別。廣雅釋山曰:“嶰,谷也。”劉淵林吳都賦注曰:“嶰谷,崑崙北谷也。”字皆作“嶰”。此正文亦必然。由是推之,善注此作“解 ”,引孟注,末當並引一說,且有“解”、“
嶰”異同之注,乃為可通。今各本皆脫誤。無以訂之矣。

王文憲集序
 任彥升
公諱儉,字仲寶,琅邪臨沂魚依 人也。蕭子顯齊書曰:王儉,字仲寶。其先自秦至宋,國史家諜待協詳焉。琅邪王氏錄曰:王氏之先出自周王子晉。秦有王翦、王離,世為名將。七略曰:子云家諜,言以甘露元年生也。晉中興以來,六世名德,海內冠冕。晉中興書曰:王祥弟覽生導,導生洽,洽生珣,珣生曇首。沈約宋書曰:王僧綽,曇首長子,遇害,子儉嗣。晉中興書,庾冰疏曰:臣因家寵,冠冕當世。古語云:“仁人之利,天道運行。”左氏傳,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莊子曰:天道運行,而無所積,故萬物成。故呂虔歸其佩刀,郭璞誓以淮水。晉中興書曰:魏徐州刺史任城呂虔有刀,工相之,為三公可服此刀。虔謂別駕王祥曰:苟非其人,乃或為害。卿有公輔之量,故以此相與。及祥死之日,以刀授弟覽曰:吾兒凡,汝後必興之,足稱此刀,故以相與。王氏家譜曰:初王導渡淮,使郭璞筮之,卦成,璞曰:吉無不利。淮水絕,王氏滅。若離翦之止殺,吉駿之誠感,蓋有助焉。史記曰:王翦者,潁陽人也。事秦,始皇使翦將兵而攻趙閼與,破之,後遂拔趙。陳勝之反秦,秦使王翦之孫王離擊趙王。孔安國尚書傳曰:以殺止殺,終無犯者。漢書曰:王吉,字子陽,琅邪人也,為諫議大夫。子駿,亦為諫議大夫,超遷御史大夫。吉居長安,其東家有大棗樹,垂吉庭中,吉婦取棗以啖吉。吉後知之,乃去婦。東家聞而欲伐其樹,鄰里固請吉令還婦。子駿,元帝時為御史大夫,妻死不復娶。漢書張賀贊曰:賀之陰德,亦有助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