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四十六

因斯以言,夫以篤聖穆親,如彼之懿,謂周公也。大德至忠,如此之盛,謂霍光也。尚不能取信於人主之懷,止謗於眾多之口,鄒陽於獄上書曰:不奪乎眾多之口。 過此以往,惡烏睹其可!安危之理,斷可識矣。又況乎饕土高大名以冒道家之忌,運短才而易聖哲所難者哉!穀梁傳曰:君不屍小事,臣不專大名。老子曰:富貴而驕,自遺其咎。莊子曰:功成者隳,名成者虧,孰能去功與名,而還與眾人?身危由於勢過,而不知去勢以求安;禍積起於寵盛,而不知辭寵以招福。見百姓之謀己,則申宮警守,以崇不畜之威;左氏傳曰:公待於壞隤,申宮警備,設守而後行。杜預曰:申整宮備也。懼萬民之不服,則嚴刑峻制,以賈古 傷心之怨。新序曰:商鞅為嚴刑峻法,易古三代之制。杜預左氏傳注曰:賈,賣也。尚書曰:民罔不衋傷心。然後威窮乎震主,而怨行乎上下,漢書,蒯通說韓信曰: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眾心日陊□ 氏,危機將發,而方偃仰瞪直孕 眄,謂足以夸世,毛詩曰:或棲遲偃仰。魯靈光殿賦曰:齊首目以瞪眄。埤蒼曰:瞪,直視也。笑古人之未工,亡己事之已拙,知曩勛之可矜,暗成敗之有會。是以事窮運盡,必於顛仆音赴;風起塵合,而禍至常酷也。答賓戲曰:彼皆躡風塵之會,履顛沛之勢。項岱曰:彼,謂李斯輩也。風發於天,以諭君上,塵從下起,以諭斯等。聖人忌功名之過己,惡寵祿之逾量,蓋為此也。

夫惡欲之大端,賢愚所共有,禮記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故惡欲者,心之大端也。而遊子殉高位於生前,志士思垂名於身後,受生之分,唯此而已。夫蓋世之業,名莫大焉;漢書曰:項羽歌曰:力拔山兮氣蓋世。震主之勢,位莫盛焉;震主,已見上文。率意無違,欲莫順焉。借使伊人頗覽天道,知盡不可益,盈難久持,周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毛詩序曰:太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超然自引,高揖而退,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曰:寧得自引深藏岩穴耶?則巍巍之盛,仰邈前賢,洋洋之風,俯冠來籍,而大欲不乏於身,至樂無愆乎舊,節彌效而德彌廣,身逾逸而名逾劭。爾雅注曰:劭,美也。此之不為,彼之必昧,然後河海之跡堙為窮流,一簣之舋積成山嶽,論語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名編凶頑之條,身猒荼毒之痛,豈不謬哉!毛詩曰:人之貪亂,寧為荼毒!故聊賦焉,庶使百世少有寤雲。

文選考異
落葉俟微風以隕:何校“風”改“ 飆”。袁本雲善作“風”。茶陵本雲五臣作“飆”。案:晉書作“飆”,或“風”是傳寫誤。
不足繁哀響也:何校“繁”改“ 煩”,雲晉書作“煩”。陳雲作“煩”為是。案:“繁 ”與“煩”音義甚近,或善自與晉書有異也。

注“左氏傳曰”下至“將誰讎乎 ”:袁本、茶陵本無此一節注。案:二本脫也。

注“首垂泥土中刃響乘輿”:何校去“土”字,“響”改“鄉”,陳同,是也。各本皆誤。

注“遷御史”:陳雲下脫“大夫 ”二字,是也。各本皆脫。

登帝大位:袁本、茶陵本“大” 作“天”。袁有校語云善作“大”,茶陵無。案:注引 “天位艱哉”,善自作“天”,與五臣無異,不作“大 ”也。茶陵本所見為是,袁校語及此非。晉書亦是“天 ”字。

亡己事之已拙:袁本、茶陵本“ 亡”作“忘”,雲善作“亡”。案:各本所見皆非也。 “亡”字但傳寫誤,晉書亦是“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