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四十四

文選考異
注“後為司徒”:袁本無“後”字,有“伐蜀平之”四字,是也。茶陵本無此節注,乃併入五臣。尤本此處脩改,蓋初亦無,後校補也。
注“有太武皇帝”:陳雲“太” 當作“司奏”二字,是也。各本皆誤。

注“君子曷為春秋”:案:“為 ”字當“重”。各本皆脫。

注“宰輔司馬文王也”:此七字袁本、茶陵本無。案:亦因五臣已有而刪之也,尤校添是矣。

興兵新野:袁本雲善作“新”。茶陵本雲五臣作“朔”。何校“
新”改“朔”。案:魏志鍾會傳所載正作“朔”,“朔”謂涿郡,是也。“新”字善無注,傳寫誤耳。二本據所見為校語,非。

興隆大好:何校“興”改“與” 。案:魏志作“與”,“與”字是也。詳袁、茶陵二本所載五臣翰注,似其本作“興”。各本所見皆以五臣亂善而失著校語。

注“姜維寇圯陽”:何校“圯” 改“洮”。案:改者是也。此所引三少帝紀文。

此皆諸君所備聞也 袁本、茶陵本“君”作“公”,何校改“賢”。案:魏志作“賢” ,此與志亦有小異。凡兩通者,宜各依其舊。何改未是,余不悉出。

注“見危於未萌”:袁本、茶陵本無“危”字。陳雲“危”,“
兆”誤,是也。

注“欽子鴛”:茶陵本“鴛”作 “鴦”,是也。袁本亦誤“鴛”,下同。

難蜀父老漢書曰:武帝時,相如使蜀。長老多言通西南夷之不為國用,大臣亦以為然。相如業已建之,不敢諫,乃著書假蜀父老為辭,而己以語難之,以諷天子,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意焉。

 司馬長卿

漢興七十有八載,德茂存乎六世,六世,謂自高祖至武帝。威武紛紜,湛恩汪濊,韋昭曰:湛音沈。張揖曰:汪濊,深貌也。善曰:汪,烏黃切。濊,烏外切。群生沾濡,洋溢乎方外。於是乃命使西征,隨流而攘,風之所被,罔不披靡。因朝冉從駹,定笮存邛,服虔曰:冉、駹、笮、邛、皆蜀郡西部也。應劭曰:蜀郡岷江本冉、駹也。文穎曰:邛,今為邛都縣。笮,今為定笮縣。皆屬越嶲。善曰:駹,蒙江切。笮音鑿。略斯榆,舉苞蒲, 鄭玄曰:斯音曳。張揖曰:斯俞,本俞國名也。服虔曰:苞蒲,夷種也。結軌還轅,東鄉將報,楚辭曰:結餘軫於西山。王逸曰:結,鏇也。至於蜀都。耆老大夫搢紳先生之徒二十有七人,儼然造焉。辭畢,進曰:“蓋聞天子之牧夷狄也,其義羈縻勿絕而已。應劭漢官儀曰:馬曰羈,牛曰縻,言四夷如牛馬之受羈縻也。今罷三郡之士,通夜郎之塗,三年於茲,而功不竟,士卒勞倦,萬民不贍。今又接之以西夷,百姓力屈,恐不能卒業,此亦使者之累也。竊為左右患之。且夫邛笮西夷之與中國並也,歷年茲多,不可記已。孟子曰:禹之相舜,歷年茲多。仁者不以德來,強者不以力並,意者其殆不可乎!不可,猶不堪也,以其不堪為用,故棄之也。今割齊民以附夷狄,附,謂令之親附也。齊民,已見上文。敝所恃以事無用,鄙人固陋,不識所謂。” 使者曰:“烏謂此乎?必若所云,則是蜀不變服而巴不化俗也。應劭曰:巴蜀皆古蠻夷,椎結左衽之人也。仆常惡聞若說。然斯事體大,固非觀者之所覯也。余之行急,其詳不可得聞已,請為大夫粗陳其略:孟子曰:其詳不可得聞,嘗聞其略矣。韋昭曰:粗,猶略也。徂古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