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四十七

詵詵眾賢,千載一遇。毛萇詩傳曰:詵詵,眾多也,使陳切。千載一遇,已見上文。整轡高衢,驤首天路。□鵡賦曰:蓐收整轡。登樓賦曰:假高衢而騁力。鄒陽上書曰:蛟龍驤首奮翼。枚乘樂府詩曰:天路隔無期。仰挹玄流,俯弘時務。毛萇詩傳曰:挹,□也。名節殊塗,雅致同趣。周易曰:殊塗同歸,嵇康贈秀才詩曰:仰募同趣。日月麗天,瞻之不墜。周易曰:日月麗乎天。禮記曰:夫日月星辰,所以瞻仰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呂氏春秋曰:德行昭美,比於日月,不可息也。仁義在躬,用之不匱。論語比考讖曰:仁義在身,行之可強。毛詩曰:孝子不匱。毛萇曰:匱,竭也。 尚想重暉,載挹載味。羊秀衛公誄曰:仰睎遐風,重暉冠世。後生擊節,懦夫增氣。魏略,王朗答太祖曰:承旨之日,撫掌擊節。孟子曰:聞伯夷之風者,貪夫廉,懦夫有立志。

文選考異
注“檀道鸞晉陽春秋曰”:何校“ 晉”上添“續”字,陳同。袁本無“春”字,是也。茶陵本並五臣,衍。
注“禪伐不同”:袁本“伐”作 “代”,是也。茶陵本作“伐”,與此同誤。

注“舜舉八元八愷用之於堯時也成湯得伊尹武王得呂望而社稷安也”:袁本此二十七字在五臣銑注下,其“善曰”下作“二八謂八元八凱也伊伊尹也呂呂望也”十六字。案:袁本最是。茶陵本並善於五臣,誤與此同。

注“三黜之”:陳雲“之”字衍,是也。各本皆衍。

注“盍遠續禹功”:案:“續” 當作“績”。各本皆誤。又案:“禹”字不當有,見前,疑不知者添之也。

遭時匪難:袁本、茶陵本“匪” 作“不”。案:此所見不同也。

注“折而不橈”:袁本、茶陵本 “橈”作“撓”。又後贊注中“
不橈不屈”同。案:據此疑善“橈 ”,二本非也。今正文“撓”字,或五臣“撓”而亂之。“橈”雖通作“撓”,凡善、五臣即同字而有別。但 “□”“木”多相混耳。

注“尚書曰成王將崩”:陳雲“ 書”下脫“序”字,是也。各本皆脫。

注“漢書高祖功臣頌曰”:案: “書”字不當有。各本皆衍。

魏志九人:袁本、茶陵本“魏志 ”提行另起,是也。

袁煥字曜卿:茶陵本“煥”作“ 渙”。袁本作“煥”,與此同。又袁後贊注中首一字作 “渙”,余皆作“煥”。案:今魏志作“渙”,茶陵“ 渙”、“煥”錯出,此本盡作“渙”,似當以“渙”為是。

注“杞良才也”:案:“杞”下當有“梓”字。各本皆脫。

注“太公往吊之曰”:案:“往 ”當作“任”。各本皆誤。此所引山木篇文。

注“子甚者”:茶陵本“甚”作 “其意”二字,是也。袁本亦誤。

注“洪水橫流”:袁本、茶陵本 “洪”作“鴻”,是也。案:此尤用今孟子改耳。

注“吾以疾為蓍蔡也”:袁本“ 蔡”作“龜”,是也。茶陵本亦作“蔡”。案:此蓋因正文而改。

注“右尹革曰”:陳雲“尹”下脫“子”字,是也。各本皆脫。

注“如一旦一去此”:袁本、茶陵本“去”上無“一”字,是也。案:魏志無。

注“竟坐免刑”:袁本、茶陵本 “免”作“得”。案:今魏志“
得”、“免”兩有,蓋因尤添“免 ”字而誤去“得”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