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五十四

文選考異
夫體國經野:袁本、茶陵本“經野 ”作“營治”。案:二本是也。晉書作“經野”,尤依之改,非。
注“而獨斯畏”:何校“而”改 “無”,陳同,是也。各本皆誤。

不如利而後利之之利也:袁本雲善無“也”字。茶陵雲五臣有。案:此蓋所見不同,或尤校改之也。晉書有。又案:五臣、晉書不重“之”字,非也。今荀子富國篇亦未誤。凡五臣雖同晉書,仍善是彼非者,今不悉出。

注“言王諸侯治之也”:袁本、茶陵本“王”作“任”,是也。案:“治之”當作“之治”,各本皆倒。

注“漢書徐樂上書曰”下至“此之謂土崩”:袁本、茶陵本此在“家語孔子曰云雲”之前。案:依善例當雲“土崩已見上文”,蓋後來改為復出而又誤倒之耳。尤順正文乙轉,仍未得善舊也。

注“告於諸侯曰王居於彘諸侯釋位”:袁本、茶陵本無“曰王居於彘諸侯”七字。

國慶獨饗其利:袁本“獨”下有校語云善作“猶”。茶陵本無校語。案:二本所載五臣良注云“言秦獨饗天下之利”,是其本作“獨”也。尤及茶陵蓋以五臣亂善。晉書“獨”。又本篇“忘萬國之大德”,袁本“萬”作“經”,雲善作“萬”,茶陵作 “經”,仍失著校語。又“願法期於必涼”,袁、茶陵二本“涼”作“諒”,其實善“
涼”,五臣“諒”,二本失著校語。彼尤本皆校改正之矣。

注“班固漢書表曰”:袁本、茶陵本“表”作“贊”。案:此尤校改之也。

皇祖夷於黥徒:案:“黥”當作 “黔”,晉書正作“黔”,最為不誤。此注云“然黔當為黥”,唯正文用“黔首”字為“黥布”字,故善云爾也。必五臣因此注改“黔”為“黥”,後來各本以之亂善而失著校語。又此注亦多誤,見下。

注“史記曰荊王劉賈者”下至“ 蓋別有所見”: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十九字。案:二本最是。此不知何人駮善注之語,必別本有記於旁者,而尤誤取以增多也。

注“尚未足黔徒群盜所耶”:案:“黔”當作“黥”,各本皆誤,說見下。

注“然黥當為黔”:案:“黥” 、“黔”二字當互易。此因正文既改作“黥”,與注不相應,復改注以就之也。考史記、漢書“黥布”,不得雲“當為黔”甚明。他書不更見有作“黔”者,上條楚漢春秋亦誤改無疑。

注“縱恣意”:陳雲“縱”下脫 “橫”字,是也。各本皆脫。

注“生子頹子頹有寵”:袁本、茶陵本不重“子頹”二字。

注“我實能使狄”:案:“能” 字不當有。各本皆衍。

注“號曰共和共和十四年”:袁本、茶陵本不重“共和”二字。

注“鄭伯將王自圉門入虢叔自北門入”:袁本、茶陵本無此十四字。

注“次於陽樊”:袁本、茶陵本無此四字。

注“恭王有寵子”:袁本、茶陵本無“王”字,是也。

良士之所希及:案:當依晉書去 “之”字。各本皆衍。

辯命論並序 劉璠梁典曰:峻字孝標。辯命論蓋以自喻雲。
 劉孝標孝標植根淄右,流寓魏庭,冒履艱危,僅至江左。負材矜地,自謂坐致雲霄。豈圖逡巡十稔,而榮慚一命。因茲著論,故辭多憤激,雖義越典謨,而足杜浮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