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四十二

前者邑人念弟無已,欲州郡崇禮,官師授邑,誠美意也。歷觀前後,來入軍府,至有皓首,猶未遇也。 漢書,賈誼上疏曰:古者內有公卿大夫,外有公侯伯子男,然後有官小史,延及庶人。徒有饑寒駿奔之勞。尚書曰:駿奔走。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左氏傳,子駟曰:周詩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壽幾何?杜預曰:言人壽促而河清遲也。且宦無金張之援,游無子孟之資,漢書金日磾贊曰:夷狄亡國,羈虜漢庭。七葉內侍,何其盛矣!又張湯贊曰:張氏子孫相繼,自宣、元已來,為侍中、中常侍者凡十餘人。功臣之後,唯有金氏、張氏。漢書曰:霍光,字子孟,驃騎將軍去病之弟也。而圖富貴之榮,望殊異之寵,是隴西之游,越人之射耳。 淮南子曰:夫乘舟而惑者,不知東西,見斗極則曉然而寤矣。性亦人之斗極,有自見也,則不失物之情;無以自見,則動而惑,譬若隴西之游,愈躁愈沈。又曰:越人學遠射,參天而發,適在五步之內,不易其儀。時已變矣,而守其故,譬猶越之射爾。幸賴先君之靈,免負擔之勤,左氏傳,陳公子完曰:免於罪戾,弛於負擔。追蹤丈人,畜雞種黍,論語曰: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天子?植其杖而耘。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漢書,鄭朗曰:修農圃之疇,畜雞種黍。潛精墳籍,立身揚名,斯為可矣。孝經曰: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無或游言,以增邑邑。 禮記曰:大人不倡游言。鄭玄曰:游,浮也,不可用之言。郊牧之田,宜以為意,爾雅曰:邑外曰郊。周禮有牧田。廣開土宇,吾將老焉。左氏傳曰:隱公使營菟裘,吾將老焉。菟音塗。劉杜二生,想數往來。朱明之期,已復至矣,爾雅曰:夏為朱明。相見在近,故不復為書。慎夏自愛。璩白。

文選考異
注“此書言欲歸田故報二從弟也” :袁本、茶陵本此節註上無善及五臣名。詳語意,乃五臣而非善。凡篇內自明之旨,題下注又贅出,必皆五臣混入者。若尤定此注入善,則二本尚未全誤也。
曠若發蒙:案:“蒙”當作“蒙 ”,善注中皆作“蒙”。又所引如淳漢書注“以物蒙覆其頭”云云,是其本作“蒙”之明證也。長楊賦作“蒙 ”,用字不同。彼注“蒙與蒙古字通”云云,蓋仍從“ 蒙”字解之。

然山父不貪天地之樂:案:“地 ”當作“下”。袁本雲善作“地”。茶陵本雲五臣作“ 下”。各本所見皆非也。善引“非以貪天下也”為注,作“下”甚明。地字不可通,但傳寫誤耳。

注“譙周古考史曰”:何校“考史”作“史考”,是也。各本皆倒。

注“然後有官小史”:案:“官 ”下當有“師”字,“史”當作“吏”。各本皆脫誤。

注“何其盛矣”:袁本、茶陵本 “矣”作“也”,是也。

注“論語曰”下至“而食之”:袁本、茶陵本無此五十五字。

注“鄭朗曰”:案:“朗”當作 “朋”。各本皆誤,此引蕭望之傳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