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三


濩”下皆音護,即五臣音耳。凡諸家用字,互有不同,其一家之中而復歧異,即恐有誤,余不悉出,準此例求之。

注“尚書曰聲教訖於四海”:袁本此九字作“聲教已見東都賦”,是也。茶陵本復出,非。

注“先期謂期日”:袁本、茶陵本無“謂期”二字,是也。

注“囿謂集禽獸於靈囿之中” 案:“謂”上“囿”字不當有,各本皆衍。

注“毛詩曰王在靈囿”:袁本此七字作“靈囿已見上文”,是也。茶陵本復出,非。

注“禮曰告備於王”:案:“禮 ”上當有“周”字,各本皆脫。此所引小宗伯職文也。

迄上林結徒營:袁本、茶陵本“ 迄”下有“於”字。“徒”下有“為”字。茶陵校語云,善無“於”字“為”字。袁無校語,何雲匡謬正俗作 “迄於上林結徒為營”。今案:依文義,善亦當有,或但所見傳寫脫耳。

注“一作敘”:袁本無此三字,正文作“敘”。茶陵本作“五臣作敘”四字。案:此校語之誤存者也。

注“孟子曰”下至“曰詭遇”:袁本此二十二字,作“詭遇已見東都賦”,是也。茶陵本復出,非。

注“左傳曰享以訓躬儉”:袁本此八字作“訓儉已見上文也”,是也。茶陵本復出,非。

注“一作瑣”:袁本無此三字。茶陵本作“綜作璅”。正文皆作“瑣”。案:此校語之誤存者也。

注“言鄙陋不足說也”:袁本、茶陵本無“陋”字,是也。

注“詩曰”:袁本“詩”作“善 ”。茶陵本“詩”上有“善曰”二字。案:似茶陵是也。

注“成王有岐陽之搜”:何校去 “王”字,是也。各本皆衍。

注“臬射埻的也”:袁本、茶陵本“也”下有“臬牛列切埻之尹切”八字,是也。

注“駘騎傳炬出宮”:案:“駘 ”當作“騶”,各本皆誤。所引禮儀志文也。

注“側角”又注“其筆”:袁本作“斫側略切獝其出切”八字,在注末,是也。茶陵本無,非。此去注末善音,存正文下,五臣音與茶陵同而誤。

注“紆危”又注“移”:袁本作 “蜲紆危切蛇音移”七字,在注末,是也。茶陵本無,非。此移善音於正文下,與茶陵正文下五臣音不同而亦誤。

注“蒲葛”:袁本作“扶葛切” 三字,在注末,是也。茶陵本與此同,非。

殘夔魖與罔像:袁本、茶陵本“ 像”作“象”。案:“象”是也,注正是“象”字。

注“巨宜”:袁本、茶陵本作“ 鬾巨宜切”四字,在注中“魊鬼也”下,是也。

注“域”:袁本作“音域”二字,在注末是也。茶陵本與此同,非。

注“有桃樹下”:茶陵本“樹” 下有“二人於樹”四字,是也。袁本亦脫。

注“子侯”:袁本作“善曰陬音子侯切”七字。茶陵本作“善曰陬子侯切”六字,在注末。案:茶陵是也。

注“至於岱宗柴”:袁本、茶陵本無“柴”字。

注“謀恆寒若”:袁本、茶陵本 “謀”作“急”,是也。

注“他杜”:袁本、茶陵本作“ 他杜切”三字,在注末,是也。

注“豐年多稌”:案:“多”下當有“黍多”二字。各本皆脫。

注“春扈頒鶞”:袁本、茶陵本 “頒”作“鳻”,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