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三

左瞰暘谷:案:“暘”當作“湯 ”。注同。蜀都賦“汨若湯谷之揚濤”,注云“湯谷已見東京賦”,即指此,可證也。吳都賦“包湯谷之滂沛 ”,善“湯”、五臣“暘”,此賦亦然。各本所見以五臣亂善而失著校語。

注“尚書曰永膺多福”:袁本此七字作“多福已見東都賦”,是也。茶陵本復出,非。

注“韓詩外傳曰”下至“獻白雉於周公”:袁本此二十三字作“
越裳見下句”,是也。茶陵本誤與此同。

注“音郎”:袁本、茶陵本此在注末,是也。

注“黃帝封泰山”:袁本“山” 下有“已見上文”四字,是也。茶陵本復出,非。

注“扺側擊也”:袁本、茶陵本 “也”下有“征氏切”三字,是也。

注“方直也”:陳雲“直”當作 “且”,是也。各本皆誤。

注“尚書曰天位艱哉”:袁本此七字作“天位已見上文”,是也。茶陵本復出,非。

猶怵惕於一夫:案:“怵惕”當作“惕戒”。善引尚書以注“惕”,引方言以注“戒” ,引過秦論以注“一夫”,循其次序有“戒”字在“惕 ”下“一夫”上,甚明。又其下“惕驚也”三字,乃薛注。若如今本不容去“怵”注“惕”,可見正文無“怵 ”字,但有“惕”字,亦甚明,不知何人誤認善注中“ 怵惕”以為正文如此而改之,其實與注轉不相應,非也。各本所見皆誤,今特訂正。

注“惕驚也”:案:此乃薛注,當在善曰上。各本皆誤贅於善注下,甚非。凡薛注與善注舛錯失舊者,多此例也。

終日不離其輜重:袁本、茶陵本 “其”作“於”。案:此無可考也。

車中不內顧:案:“不”字不當有。薛注無“不”字,可證也。各本所見皆衍。又善注 “魯論語曰車中不內顧”,亦不當有“不”字。考論語釋文雲“車中不內顧”,魯讀“車中內顧”,然則各本衍“
不”字,甚明。近盧學士文弨鐘山札記曾舉正此條云:漢書成帝紀贊,顏注云:今論語“ 車中內顧”。內顧者,說者以為“前視不過衡軛,旁視不過□轂”云云。其說是矣。但失引證釋文耳。

注“車中不顧”:案:“不”當作“內”。各本皆誤。古文苑載此銘,作“車不內顧” 。“不”當作“中”,皆或記“不”字於旁,此誤以改 “內”,彼誤以改“中”,可互訂也。鐘山札記引彼,又載“車右銘內顧自敕車後銘望衡顧轂”為證,而不言此銘“內”字,彼未誤,蓋據誤本古文苑也。

民忘其勞:袁本“民”作“人” 。茶陵本校語云善作“人”,下“民心固結”同。案:此尤以五臣亂善。

注“民謂百姓也”:袁本作“人謂民也”。茶陵本與此同。案:此當作“人謂百姓也” 。薛注作“民”。唐諱改“人”。袁本蓋誤。

注“毛詩曰致王業之艱難”:何校,“詩”下添“序”字。陳同,是也。各本皆脫。

注“子小”:袁本作“子小切” 三字,在注中“剿勞也”下,是也。茶陵本與此同,非。

注“不知人好共怨己”:陳雲“ 好”字衍,是也。各本皆衍。

注“尚書曰夫常人”:案:“尚 ”當作“商君”二字。各本皆誤。此所引在更法篇也。

注“一作臭”:袁本、茶陵本無此三字。案:此校語也,二本正文作“臭”,可借證。蓋尤所見有而誤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