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二百二十九·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循吏

劉義 謝天吉 趙振玉 黃順翁 倉振 曾沖子 張耕 葛榮 齊克中趙志 閻從 王琚仁 杜處願 劉濟 周惠 李英 許維楨 王德亮 田滋 王安貞 邢裕 秉仁 徐泰亨 陳春 耶律伯堅 陳楚仙 劉輝 柯謙 九思 王肖翁 盧克治 趙良輔 陳炎酉 於宏毅 孫天正 燕立帖木兒 諳都剌楊景行 乾文傳 林興祖 觀音奴 周自強 白景亮 夏日孜 聶以道 盧琦王大中 野仙不華 鄒伯顏 劉秉直 許義夫 郭思恭 合剌不花 羅文煥 李惟閏 葉森 孔濤 林泉生 繆思恭

古者,治民之吏,事權一而責任專,縣之事專於令,郡之事專於守,故無所牽制,而吏得展其才。至元之官制,則不然,縣有尹、有令,府、州,有知府、知州,路有總管,而皆設達魯花赤以監之,凡為達魯花赤者,非蒙古則色目人,皆懵於中國之治術者也。夫既以達魯花赤監吏矣,則吏之權已奪於達魯花赤,使其賢,猶將與吏爭是非可否,百牽制其所為,而況懵於治術者乎!雖潔已愛民者亦時有之,然其奸貪狂法、虐殺無辜,吏固不絕於書也。此元之吏治所以日窳,而盜賊所以不息歟!吾征之刻石,凡去思、遺愛之碑,頌達魯花赤、總管以下之德政存而未佚者,尚得五六百事,大抵皆空言無實,習為諛美。嗚乎!是亦吏治之窳之一端矣。今為《循史傳》,采其卓有治行者,著於篇。庶幾信以傳信云爾。

劉義,遼州人。父恩為金晉陽公郭文振裨將,累遷同知元帥府事,金亡,率所部來降,胡士虎那顏、楊惟中交薦之,拜遼州軍民長官,佩銀符,以老致仕。

義襲遼州軍民長官,遷同知絳州事。再遷孟州知州,加武略將軍,吏民畏愛,治績為一路之最。至元九年,移知臨州,孟州人詣闕上書,乞義再任孟州。十五年,卒於孟州。義每到官,其目有四:一勸農,二興學,三勵風俗,四不貸枉法吏。前後蒞四州,未嘗有敗事雲。

謝天吉,字鍾祥,臨晉人,累官昭勇大將軍、鎮邊元帥、行河中府事,賜金符。金亡,流民多逃難於河南,知無吉以公事至,流民相謂曰:“吾謝帥素有仁名,舍此曷歸?”於是來附者數千人。時行省徵發無度,天吉計民力必不能供,自出家資助之。復又征黃金百餘笏,天吉自度無所出,乃假自投於河。家屬迎喪至,觀者無不泣下。征金事遂寢。後又征役,民相謂曰:“若謝帥在,事必不至此。”左右或謂之曰:“謝帥實在,向之死偽也。”眾皆驚喜,同往謁天吉,求復領府事。天右起,事果寢,其為人所敬信如此。卒年五十九。

趙振玉,大寧龍山人,以乾局受知於史天倪,選署龍安府庫使。改承安令,遷軍中都提控。武仙反狀已露,振玉請先圖之。天倪曰:“彼鼠子,何能為?”後天倪為武仙所襲殺,振玉及其兄真定府判官真玉,脫身走滿城。史天澤復真定,命振玉招降臨城、杏樹等寨,下邢、趙二州,州民保聚者,悉使還故居,授慶源軍節度使,兼趙州觀察使。慶源戶不滿百,振玉為招集流亡,勸耕稼,通貸易。群盜時出剽掠,輒為振玉所搜捕。尋改河北西道按察使,兼帥府參謀。俄復還慶源軍,有白晝殺人於市者,振玉案其罪,敕怨家婦於刃之,闔邑稱快。時治郡以振玉稱首雲。

黃順翁,字濟川,江西建昌人。少勤學,草犖有才氣。大兵至建昌,制置使黃萬石,順翁族人也,將迎降,置酒謂順翁曰:“明日則子女玉帛皆他人所有,君可任意攫之。”順翁辭不肯取。後郡守請為盱江書院山長,順翁取朱子《國小》以教授學者。授建昌路儒學教授。

鏇擢武岡路新寧縣尹。民失業久,順翁招撫流亡,教以程植畜養之法,戶口日增,新寧人即順翁種竹之處,立生祠。湖南廉訪副使余恁題曰“種竹堂”以文記之。湖廣盜起,右丞劉國傑率兵討之,順翁儒服上謁,叩頭曰:“請以埂諭之,不從,然後用兵。”國傑從之。順翁輿轎,從一老兵,遇峒民各予《孝經》一卷,為講說大義,群盜皆感泣,頓首謝罪,即日詣軍門降。國傑大說,遂班師。後峒民家為木主,書“生父黃公”以祀之。累遷龍興路稅務提領、撫州路金谿縣丞。皇慶元年,調江州路德化縣尹。皆有惠政。延祐元年,乞病歸,未幾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