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二百二十九·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劉輝,字文大,本太原人。曾祖宏,為金山西四路都萬戶,太宗時徙河東十大家於汴,遂占籍開封。

輝少為廣西廉訪司令史。會中使至宣詔,百官跪拜,聽讀畢,復出帝師令,使跪拜如前儀。輝不可,中使怒,徑去,人皆悚懼。已而聞中使至湖南北,皆如輝言。廉訪使舉酒爵,輝曰:“徽文大,幾辱我”累遷紹興路同知餘姚州事,輝務以德教化民,不施鞭朴而民自畏服。他縣獄有疑,即移輝讞之,一訊必得情實。

禮部侍郎泰不華守杭州,首正經界。輝曰:“寬容慎密,民必輸情而盡實;嚴急苛暴,人將畏罪而生奸。”泰不花華大喜曰:“行之矣。”遂以經界事委之。輝旦夕句稽,鬚髮盡白,越二年而後畢。為田五十五萬三千七百畝,為印契以給田主,曰烏由,凡四十六萬三千有奇,畫之曰流水冊,次之曰魚鱗圖,類之曰兜率籍,第其高下以為差徭,曰鼠尾簿,詭名自陳而得實者六千七百餘畝,站戶既遺而得者萬一千二百餘畝,因而息訟者七十餘家。廉訪使用其法,頒於屬郡。於是,浙東人皆感頌輝之德政。初,輝承泰不華命,植柏樹於廳事前,以榮悴卜事之成否,後人遂名其廳事曰瑞柏堂雲。

久之,選授松江府上海縣尹。上海民多豪強,輕於犯法。輝出藍田呂氏鄉約,朔望率父老子弟會坐學宮講之,升降揖拜,彬彬有禮,民翕然化之。丁母憂。逾年,除奉訓大夫、戶部主事。不赴。終喪,改知紹興路餘姚州事。輝入境,老幼扶攜迎遏者相屬於道。未幾卒,年六十一。

柯謙,字自牧,台州臨海人。父采。宋國學進士。謙幼精敏,讀書過目成誦。至元中,行省辟昌國州文學掾,不就。元貞初,以翰林國史院檢閱官,預修《世祖實錄》。書上,應得獎擢,以母老辭,轉江浙儒學副提舉。時江南多事,儒籍亦不復更繇,謙授詔旨,白於行省免之。”秩滿,以便於養母,改溫、台檢校所大使。

至大元年,擢紹興諸暨州判官。謙初至,誡屬吏毋濫刑,吏白無其事。謙即詣獄驗狀,多所平反,吏愧服請罪。延祐初,遷饒州路餘干州判官。處州學田為僧所占,歷數官不敢問,謙奪而復之,遠近稱快。江浙飢,謙奉檄賑台州,勸富人出谷以濟官賑之不足。傍郡流民至,鹹謂非謙分地,不宜賑,謙不從,全活無算。臨海人相誡,不踐謙之先壟,以報其德。延祐六年卒,年六十九,子九思,最知名。

九思,字敬仲,以蔭補華亭尉,不就。文宗知之於潛邸,及即位,擢典瑞院都事。帝置奎章閣,特授奎章閣學士參書,階文林郎,遷鑒書博士。賜牙章,得通籍禁署。以謙善教子,錫碑名訓忠,敕虞集為文旌之,寵顧日隆。九思乘間請曰:“臣以文藝遭逢聖明,孤危見忌,乞補外以自效。”帝曰:“朕在,汝復何憂。”未幾,御史希宰相意,劾九思,遂罷歸,寓平江以卒。

九思善寫竹石,始得筆法於文同,自謂寫乾用篆法,枝用草書法,葉用八分法。又善鑑識鼎彝古器。有《任齋詩》四卷。

王肖翁,字傅明,婺州金華人,宋左丞相淮之元孫,初辟衢、婺二州儒學錄。大德中,擢婺州儒學正。秩滿,當得州教授。故事,教授必年五十以上者。時蜀郡虞集亦以儒學正在選中,與肖翁年皆不及格,有司持之。廷臣言:“虞集,宋丞相允文孫;肖翁,宋丞相淮孫;皆前代名家,且文學出眾,宜不拘常格。”於是集得京畿教授,肖翁得靜江州教授。任以病,棄官歸。延祐末。筆起為南康教授。

至治初,辟江西行省令史。贛人因核田虛增糧額,激而致變。事平,肖翁謂民亂雖弭,而糧之虛額在所必除。行省韙其言,從之,積年勞。除海道都漕運萬戶府知事。至元二年,轉嘉興府錄事。歲飢,免荒租數萬石,民德之。以松江府判官致仕。卒,年六十五。

盧克治,字仲敬,本滑州胙成人。後徙開州。克治由淮東元帥府令史,擢江西行省左司都事,以材敏見知於參知政事徐琰。調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時琰已遷浙東海右道肅政廉訪使,亟奏薦克治署台職,未報,擢兩浙都轉鹽副使。行是兩浙鹽賦,歲有減耗,克治規措有法,自常算外,得羨鹽八萬九百引,以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