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二百二十九·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聶以道,吉水人。伯父淳,有學行,與劉辰翁齊名。以道明習法律,延祐初,辟廣西帥府掾。會瑤蠻反,以道單騎入賊巢,諭使降。由是知名。

累遷道州路江華縣尹,鄰縣瑤賊相戒,毋入江華縣境,以道奪豪民占水利,溉良田數萬頃,廢黃泥渡,別通水道,使民運鹽米,水潦至,不為病。民立碑頌之。

天曆二年,中書省奏,江華縣尹聶以道授武昌推官。文宗驚問:“聶以道廉吏,今才為推官耶!”初,文宗南遷,聞其名,召見賜宴加勞,故稔知以道治狀。參政阿榮,素不喜以道。謬對曰:“武昌訟獄繁,非以道不能治。以道又貧,非田祿無以為養。”文宗遲回久之,卒從其請。

是年冬,河南水災,命以道馳驛賑之。鏇擢朝列大夫、海北海南道肅政廉訪司經歷。廉訪使議改平湖書院為老子廟,以道力爭不可,又議曰:“職官有罪,不當沒其命婦為人妻孥,以勵守節者。”事聞,著為令,遷中順大夫、廣東道宣慰副使、僉都元帥府事。卒,年六十一。

盧琦,字希韓,泉州惠安人。至正二年進士,授台州錄事。遷永春縣尹。減口鹽一百餘引,民德之。鄰縣盜發,琦與義士呂用賓等大募民兵擊之,屢戰屢克,威惠行於境外。後琦巡縣境,盜遙見,迎拜曰:“此永春大夫也。”琦立馬諭以禍福,皆投刀槊請降。

十六年,改調寧德尹。遷鹽司提舉。以近臣薦,除平陽州知州,命下而卒。琦工詩文,著有《圭峰集》七卷。

時江州總管王大中,歲飢貨富民粟以賑貧民,免富民之徭役,民德之,其名譽與琦相埒。

野仙不華,字彥楨,順德內丘人,性剛峭。丞相哈喇哈孫引見,成宗器之,俾事皇太子,以母老辭歸,敕江浙行省丞相帖古迭兒瞻養之。帖古迭兒卒,野仙不華護喪還,丞相別不花義之,屬左丞張士瞻為娶鄧氏女。

補中書怯里馬赤,秩滿,授瓊山具尹。文宗潛邸餼稟衣藥,皆躬自檢料。文宗每顧左右曰:野仙不華,昔蒙先皇寵遇,今復效忠於我。苟得篡大統,當以金蒙之。”五年,遷將樂尹,有惠政,民肖像祠之。

文宗即位,入覲,帝賜所啜黑湯,以奏對忤旨,竟不遷。帝崩,召除湖廣行省員外郎,鏇改華亭尹。民有以偽鈔償物價告者,曰:“彼偶誤耳。”付諸火,易真鈔予之,民感頌,取韡懸東門,以存遺愛。縣當要衝,歲課鈔十餘萬。剔蠹鏟弊,稅吏莫敢欺。

擢郴州路判官,行省檄總湖南一路軍餉,先期而集。瑤蠻作亂,官兵進討不克,野仙不華單騎入諭禍福。瑤悉歸農。移袁州路判官,致仕,歸卒。

鄒伯顏,字從吉,高唐人。為建寧崇安縣尹,崇安區別其田,名之曰都者五十,五十都之田上送官者,為糧六千石,其大家以五十餘家,而兼五千石,細民以四百餘家,而合一千石。大家之田連跨數都,而細民之糧或僅升合,有司常以四百之細民,配五十大家之役,故貧者受役旬日,而家已破。伯顏取其糧籍計之,有糧一石者,受一石之役,有糧升斗者,受升斗之役。田多者受數都之役。田少者稱其所出而無倖免,貧民始得以休息。崇安賦役之均,遂為四方最。

邑有宋趙抃所鑿渠,溉民田數千畝,歲久渠湮,伯顏浚,繞楓樹陂,累石以為堰,悉復抃遺蹟,民賴其利。

安慶路嘗得造偽鈔者,遣卒械至崇安,求其黨而執之,囚與卒通謀,誣良民。伯顏捕訊得其狀,即執而歸諸安慶,自是偽造之連逮,無濫及崇安者。調漳州路判官。卒。

劉秉直,字清臣,大都武清人。至正八年,為衛輝路總管,平徭役,興教化。賊劫汲縣民聚鈔一千二百錠而殺之,賊不獲,秉直禱城隍祠,使人伺於死所,忽有村民阿蓮者,戰怖仆地,具言賊之姓名及所在,遂得賊於汴。正其罪。

秋七月,螟生,民患之,秉直禱八蜡祠,蟲皆自死。歲大飢,人相食,死者過半,秉直出俸米,倡富民分粟,餒者食之,病者與藥,死者與棺以葬。天不雨,秉直詣太行山之蒼峪神祠,具詞祈祝,有青蛇蜿蜒而出,觀者異之。及還行數里,雷雨大至,秩滿,以親老去官。卒於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