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四十九·志第十六



威楚,下。倚郭。唐故縣,為爨蠻所據。元初,立於戶所。至元十五年,升為威州。立威楚,下。倚郭。唐故縣,為爨蠻所據。元初,立千戶所。至元十五年,升為威州。立富民、淨樂二縣。二十一年,降為威楚縣,並二縣入之。定遠,下。唐髳州。夷名直晱蒙氏改牟州,以爨酋抬萼守之,築新城曰耐籠。高氏又命雲南些莫徒酋吏羨徙二百戶於黃逢宑。憲宗四年,立牟州千戶所,黃蓬宑為百戶。至元十二年,改定遠州,黃蓬宑改南寧縣。後改州為縣,並南寧縣入之。崿嘉。下。

州四:天曆二後,威楚路黃州士官哀放入貢,乃羈縻州。

鎮南州。下。濮落蠻所居川名欠舍,中有城曰雞和,蒙氏置石鼓縣,又於沙卻置俗富郡,即今州治也。大理時,欠舍、沙卻之地俱為高氏所有。憲宗三年內附。七年,置欠舍千戶、石鼓百戶。至元二十二年,改欠舍千戶為鎮南州,立定邊、石鼓二縣。二十四年,省二縣入本州。州屬尚有安遠一縣,省並年分闕。

南安州。下。黑爨蠻所居寨名摩楚,大理時為高氏所據。憲宗立摩芻千戶。隸威楚萬戶府。至元十二年,改為南安州,隸本路。領縣一:

廣通。下。夷名路晱。蒙氏立路晱縣,大理時為高氏屬地。其後宜州酋些莫徒裔易裒等附之,至高長壽遂移居路晱,築城曰龍戲新柵。憲宗七年,內附,立路晱千戶。至元十二年,改為廣通縣。

開南州。下。蒙氏為銀生府,分十二甸,昔濮、和泥二種蠻所居。後為金齒白蠻所據,蒙氏、段氏皆莫能復。中統三年,討平之,以所部隸成楚萬戶府。至元十二年,置為開南州。

威遠州。下。其川有六,昔濮、和泥二種蠻所居。後為白夷酋阿只步等所據。中統三年,討平之。至元十二年,置為威遠州,與開南並隸威楚路。

武定路軍民總管府。下。本獹鹿等蠻所居之地。至大理,使烏蠻阿勵治此,其裔孫法瓦浸盛,並納洟月尼共籠等地,以其遠祖羅婺為部名。憲宗四年內附。七年,置羅婺萬戶府。至元八年,並所隸仁德、於矢二部入羅婺,為北路總管府。十一年,割出仁德、於矢二部,改本路為武定。領縣一:

南甸。下。本路所治蠻名瀼甸。又曰洟陬籠。至元二十六年置縣。

州二:

和曲州。下。僰醜諸種蠻所居名叵簉甸。蒙氏時,白蠻據其地。至段氏,以烏蠻阿勵併吞諸蠻聚落三十餘處,分兄弟子侄治之,皆隸羅婺部。憲宗六年,改叵簉甸日和曲,至元二十六年,升為州。領縣一:

元謀。下。舊名華竹,又曰環州。至元十六年,改為縣。

祿勸州。下。舊名洪農碌勸甸,易籠蠻所居。至元二十六年,置祿勸州。領縣二:

易籠,下。地名培場,有二水,合流繞城而東。蠻語洟為水,籠為城,故又名易籠。羅婺部大酋居之,為群蠻會集之地。至元二十六年,置易籠縣。石舊。下。舊有四甸:曰掌鳩,曰法塊,曰抹捻,曰曲蔽。後訛掌鳩為石舊。至元二十六年,置縣。

鶴慶路軍民總管府。下。夷名其地為白鶴川及樣共川,隸于越析詔。蒙氏合六詔為一,於樣共置統謀郡。憲宗三年內附,為鶴州。七年,立二千戶所,仍稱統謀,隸大理萬戶府。至元十一年,罷統謀千戶,復為鶴州。二十年,為燕王分地,隸行省。二十三年,升為鶴慶府。尋改為路。領縣一:

劍川。下。夷名義督羅魯城,一名劍川。昔浪穹詔與南詔戰敗,走保劍川,改稱劍浪詔。後為南詔所並,置劍川節度。大理時,改為義督瞼。憲宗四年,內附。七年,立義督千戶所。至元十一年,罷千戶,立劍川縣。

雲遠路軍民總管府。本南詔乞藍夷地。元貞二年,雲南省臣也先不花征乞藍,拔瓦農、開陽二寨。其黨荅刺率諸蠻來降,乞藍悉平,以其地為雲遠路軍民總管府。

徹里軍民總管府。為倭泥、貉■〈犭黨〉、蒲刺、黑角諸蠻雜居之地。世祖命兀良合□伐交趾,經其地,悉降之。至元中,置徹里軍民總管府,領六甸。按大德中,雲南行省言:乞別立徹里軍民宣撫司。泰定二年,又立車裡軍民總管府。疑廢置不常,故罷而復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