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四十九·志第十六



廣南西路宣撫司。宋特么道依智高后裔居之。至元中,立廣南西路宣撫司。舊領路城、上林、羅佐、安寧、富州五州。後析路城、上林、羅佐三州隸來安路。本路領州二:

安寧州,下。富州。下。

麗江路軍民宣撫司。烏蠻么、些所居之地,為越析詔之屬部。後隸南詔,置麗水節度。宋時,為蠻酋寨醋醋所據,段氏莫能制。憲宗三年,世祖征大理,自卡頭濟金沙江,么、些酋拒守。四年春,討平之,置茶罕章管民官。至元八年,置宣慰司。十三年,改麗江路,置軍民總管府。二十二年,府罷,立宣撫司。領府一:

北勝府。舊為施蠻之地。南詔異牟尋取之,名北方賧,徙氵弭河白蠻及羅落、么、些諸蠻以實其地,號成偈賧,又改名善巨郡。大理段氏使高大惠治此郡,改名成紀鎮。憲宗三年,其酋高俊內附。至元十五年,立為施州。十七年,改為北勝州。二十五年,升為府。雲南行省言:“金沙江西通安蘭五城,宜依舊隸茶罕章宣撫司,金沙江東永寧等處五城宜廢,以北勝施州為北勝府。本府領州三:

順州。下。文名牛晱。南詔異牟尋徙諸浪入居之,與羅落、么、些蠻雜處。後羅落蠻酋成斗族漸大,自為一部,遷於牛晱。至十三世孫自瞠,猶隸大理。憲宗三年,內附。至元十五年,改牛晱為順州。

蒗渠州。下。夷名羅共晱。羅落、么、些三種蠻世居之。至元九年,內附。十四年,立寶山、莨渠二縣。十六年,改寶山、莨渠二縣為州。本屬麗江路,後改屬北勝府。

永寧州。下。夷名樓頭晱,接吐番東徼,地名晱藍、么、些蠻泥月烏逐出吐番,居此地。憲宗三年,其三十三世孫和字內附。至元十六年,改為州,屬北勝府。

州四:

通安州。下。夷名三晱,為越析么些詔地,並於南詔,仆繲蠻居之,其後么、些蠻又據之,世屬段氏。憲宗三年,其裔孫麥良內附。中統四年,以麥良為三晱管民官。至元九年,其子麥兀襲父職。十四年,改為通安州。

蘭州。下。南詔獹蠻地,名羅眉川,段氏始置蘭滄郡,以董慶者治之。後周氏疆盛。與董氏分為二部,以蘭滄江為限。憲宗四年內附,隸茶罕章管民官。至元十二年,改蘭州。

寶山州。下。么、些蠻地。其先自樓頭徙此。世祖征大理,自卡頭濟江。圍大匱等寨。其酋內附,名其寨曰察罕忽魯罕。至元十四年。以大匱七處置寶山縣。十六年,昇州。

巨津州。下。濮、晱之地,名羅波九晱。後為么、些蠻所奪,又為蒙氏所並,屬麗水節度。憲宗三年,內附。至元十四年,於九晱置巨津州,以橋為南詔、吐番來往之通汁,故名。領縣一:

臨西。下。大理極邊之地,夷名羅裒間。居民皆么、些二種蠻。至元十四年,立臨西縣,以西臨吐番,故名。

東川府路。下。本大理國閟畔部。憲宗時,置萬戶。至元十五年,改軍民府。二十八年,罷雲南四州,置東川府。至元十一年,立雲南鄧、川、趙、姚四州。當是罷此四州,置東川府。

茫部路軍民總管府。下。至元中,置。領州二:

益良州,下。強州。下。

孟傑路。下。泰定三年,八百媳婦蠻請官守,置木安、孟傑二府於其地。

木安路。下。泰定三年置。

普安路。下。南詔東邊東爨烏蠻七部落居之。其後爨酋阿宋據其地,號於矢部,世為酋長。憲宗七年,內附,命為於矢萬戶。至元十三年,改普安路總管府。明年,更立招討司。十六年,改宣撫司。二十二年,罷司為路。

曲靖等路管軍總管府。唐為曲州、靖州。後沒於南詔蒙氏,置石城郡。段氏因之。後為磨彌蠻酋所據。憲宗六年,內附。置磨彌部萬戶府。至元八年,改為中路。十三年,改曲靖路總管府。二十年,隸皇太子位下。二十五年,升宣撫司。二十八年,以曲靖路宣撫司改立管軍總管府。領縣一:

南寧。下。倚郭。唐為南寧州,治石城,後沒於南詔蒙氏,改石城郡。段氏時,烏蠻酋據其地。憲宗三年,內附。六年,立於戶所。至元十三年,升南寧州。二十二年,降為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