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四十九·志第十六



昌州。下。路治本州。烏蠻阿屈之裔。用祖名為屈部,其孫烏則至元九年內附。十二年,改本部為州。兼領普濟、威龍,隸定昌路。二十三年,罷定昌路,並隸德昌。

德州。下。蒙氏時名吾越甸,城曰亦苴龍,所居蠻苴部,以遠祖名部曰犵狫。憲宗時內附。至元十二年,置千戶所。十三年,改為德州,隸德平路。二十三年,改隸德昌。按德平路,當是入德州,二十三年所罷。

威龍州。下。舊名巴翠都,領小部三:曰沙媧普宗,曰烏雞泥祖,曰媧諾龍清,皆獹魯蠻種。至元十五年,合三部立威龍州。

普濟州。下。舊名玗甸,獹魯蠻所居。至元九年,隨屈部內附。十五年,於玗甸立定昌路。二十三年,路廢。改隸德昌路《翰墨全書》:德昌路屬下有蘇州。《明一統志》:蘇州屬建昌路。今從《一統志》。

會川路。下。唐會川縣。後沒於南詔,立會川都首府,又號清寧郡。至段氏,仍為會川府。至元九年,內附。十四年,置會川路,治武安州,領州五:舊有通安州,省並年分闕。

武安州。下。本名龍泥城。南詔置清寧郡。大理高凌據此。至元十四年,置管民千戶所。十七年,改武安州。

黎溪州。下。蠻日黎彄。訛為今名。蒙氏徙白蠻居之,後為羅羅蠻所奪。至元九年,蠻酋阿夷內附,改為黎溪州。

永昌州。下。治故歸依城。南詔置會同府。立五瞼,徙張、王、李、趙、楊、高、周、段、何、蘇、龔、尹十二姓居之,以趙氏為府主,後為王氏所奪。及高氏專大理之政,逐王氏,以其子高政治會川。憲宗三年,征大理,高氏遁去。九年,故酋王氏孫阿龍率眾內附。至元八年,以其子阿禾領會川。十四年,置管民千戶。十七年,改永昌州。

會理州下。舊號昔陀城,蠻酋羅於則據之。其祖名阿壇絳,遂名曰絳部。後盡有四州之地,號蒙歪。憲宗八年,其孫亦蘆內附,隸閟畔萬戶府。至元四年,屬落蘭部。十二年,改隸會川路。十五年,置會理州,仍隸會川。二十七年。復隸閟畔部萬戶府。大德四年,並閟畔泗州、西州為一,置為磨州,其省並年分均闕。

麻龍州下。本麻籠城地,名棹羅能。烏蠻蒙次次之裔,居閟畔東川,後裔普恐遷苗臥龍,其孫阿麻內附。至元五年,為建蒂所並。十四年,立管民千戶所,隸會川路。十七年,改為州。二十七年,割屬閟畔部萬戶府。

柏興府。舊為摩沙蠻之地。唐立昆明縣。蒙氏改香城郡。至元十年,其鹽井摩沙酋羅羅將■〈犭鹿〉鹿、茹庫內附,十四年,置鹽井管民千戶所。十六年,改為閏鹽州,以■〈犭鹿〉鹿部為普樂州,俱隸德平路。二十七年。並二州為閏鹽縣,立柏興府。隸羅羅宣慰司。領縣二:

閏鹽,下。倚郭。蠻名賀頭甸。金縣。下。蠻酋利竇揭勒所居。至元十五年,立金州。後降為縣。

臨安廣西元江等處宣慰司兼管軍萬戶府。本為臨安廣西道軍民宣撫司,改宣慰司年分闕。

臨安路。下。唐為羈縻牂州,後沒於南詔。蒙氏置通海郡都督府。段氏改秀山郡,復為通海郡。蠻酋互相侵奪,或隸善闡,或隸阿僰。憲宗七年,內附,置阿僰部萬戶府。至元八年,改為南路。十三年,又改臨安路。領縣二:

河西,下。蠻名休臘。唐初置西宗州。後沒於南詔,為步雄部,阿僰蠻又奪之。憲宗六年,內附。七年,立萬戶府,休臘隸之。至元十二年,改河西州,隸臨安路。二十六年,降為縣。蒙自。下。縣境有山曰自則,漢語訛為蒙自。南詔以趙氏守其地。段氏時,阿僰蠻居之。憲宗六年內附,繼叛。七年,平之,立千戶所。至元十三年,改蒙自縣。

千戶一:

舍資千戶。阿僰蠻所居地。名褒古,又曰部嫋踵甸。傳至裔孫舍資,因以為名。內附後,隸蒙自千戶。至元十三年,改蒙自為縣,以其地近交趾,遂以舍資為安南道防進軍千戶,隸臨安路。

州三:

建水州。下。治故建水城,蒙氏所築。每夏秋,溪水漲溢如海,蠻謂海為惠,大為勵,故名惠勵。漢語曰建水。些么徒蠻所居。內附後,立於戶所。至元十三年,改建水州,隸臨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