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一百二·志第六十九



笞杖以七起數者:世祖建元以前,斷獄皆用成數,如匿稅者笞五十,犯私盜者杖七十,私宰馬牛者杖一百,舊法猶有存者。大德中。刑部尚書王約言:“國朝用刑寬恕,笞杖十減其三,故笞一十減七,今之杖一百者,宜止九十七,不當又加十也。”議者憚於改正,其事遂寢。

至於死刑,有斬無絞,以絞斬相去不至縣絕,且從降一等言之,斬之降即為杖一百七籍流,猶有幸不至死之理焉。

延祐六年,更定諸盜例:

一,強盜持杖傷人,雖不得財,皆死。不傷人、不得財,斷一百七,徒三年,但得財,斷一百七,交出軍。二十貫,為首者敲,為從者一百七,出軍,不持杖傷人,造意為首下手者敲。不曾傷人、不得財,斷八十七,徒二年。十貫以下,斷九十七,徒二年半。至二十貫,斷一百七,徒三年。至四十貫,為首者敲,餘人斷一百七,出軍。

一,因盜而奸,同強盜傷人論。餘人依例斷罪。

一,兩次作賊者,敲。

一,初犯偷盜駝、馬、牛,為首者斷一百七,出軍;為從斷九十七,徒三年。

一,盜驢騾,為首者斷八十七,徒二年;為從斷七十七,徒一年半。

一,盜羊豬,為首者斷七十七,徒一年半;為從斷七十七,徒一年。

一,盜財物三百貫以上者,斷一百七,出軍。一百貫以上者,斷一百七,徒三年。自一百貫至四十貫,凡四等,共杖以十為差,徒以半年為差。十貫以上者,斷六十七,徒一年;以下者,六十七,斷放;為從者,減一等斷配,以至元鈔為則。已行不得財者,五十七;謀而未行者,四十七,斷放。

一,曾經出軍徒配再犯者,敲。

一,經斷放,十貫以下者,再犯,為首者出軍,為從,徒三年。

一,籍記拘檢者,經五年不犯,聽保甲除籍。如能告及捕獲強盜者,一名減二年,二名除籍;竊盜,一名減一等,五名除籍。除籍後再犯,終身拘籍。

天曆二年,更定遷徒例,凡應徒者,驗所居遠近,移之千里,在途遇赦,皆得放還。如不悛再犯,徙於本省不毛之地,十年無過,則量移之。其人死,妻子聽歸原籍。著為令。

元統元年,定婦人犯私鹽罪,著為令。

後至元元年,中書員外郎陳思謙言:“強盜但傷事主者,皆得死罪。而故殺從而加功之人,與斗而殺人者,例杖一百七下,得不死,與私宰牛馬之罪無異。是視人與牛馬等也。法應加重。因姦殺者,所奸妻妾同罪,律有明文。今止科奸罪,似失推明。”敕刑部改定,著為令。

二年,詔:“強盜皆死。盜牛馬者劓。盜騾驢者鯨額,再犯劓。盜羊豕者墨項,再犯鯨,三犯劓。劓後再犯者死。盜諸物者,倍價償之。”著為令。

自大德以來,竊盜依例刺斷,只鯨面而已,無劓法。元之末造,欲重懲盜竊,以遏亂源,至用古肉刑之法,然無救於亡也。

贖刑之例四:諸牧民官公罪之輕者,諸職官犯夜者,諸年老七十以上者、幼十五以下不任杖責者,請罪人癃篤殘疾不任杖責者。元貞元年刑都議準,每杖笞一下,擬罰贖中統鈔一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