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四十 起旃蒙大淵獻正月,盡強圉赤奮若七月,凡二年有奇



泗州新作普濟院成,詔給田十頃;保慶太后施錢所建也。

辛丑,遼主錄囚。有耶律札巴者,誣其弟罕格謀殺己,有司奏當反坐。臨刑,其弟泣訴:“臣惟一兄,乞貸其死。”遼主憫而許之。

遼有司獲盜八人,皆棄市。既而獲真盜,八家訴冤,中書令張儉再三申理,遼主勃然曰:“卿欲朕償命邪!”儉曰:“八家老稚無告,少加存恤,使得收葬,足慰存歿矣。”遼主從之。

八月,己酉,班民間冠服、居室、車馬、器用犯制之禁。

右司諫、直集賢院韓琦言:“樂音之起,生於人心,是以喜怒哀樂之情感於物。則噍殺嘽緩之聲隨而應之,非器之然也。故孔子曰:‘樂雲樂雲,鐘鼓云乎哉!’孟子對齊宣王雲,今樂猶古樂,能與百姓同樂,則古今一也。臣奉詔與丁度等詳定阮逸、胡瑗、鄧保信所造鐘律,粗考前志,參驗今法,二家之說,差舛未安。竊以祖宗舊樂,遵用己久,屬者徇一臣之偏議,變數朝之同律,賜金增秩,優賞其勞,曾未周歲,又將易制,臣慮後人復有從而非之者,不惟有傷國體,實亦虛費邦用。臣竊計之,不若窮作樂之原,為致治之本,使政令平簡,民人熙洽,海內擊壤鼓腹以歌太平,斯乃治古之樂,可得以器象求乎!就達其原,又當究今之所急者。且西北二陲,久弛邊備,陛下與左右大臣宜先及之,緩茲求樂之議,移訪安邊之策,然後將王朴、逸、瑗、保信三法,別詔稽古之臣,取其中合典志者以備雅奏,固亦未晚。”詔丁度等速詳定以聞。

九月,庚辰,幸睦親宅,宴宗室及從官。

己丑,出內藏庫緡錢五十萬,下河北轉運司市糴邊儲。

賜河南府新修太室書院名曰嵩陽書院。

辛卯,詔淮南轉運使歲一詣闕奏事。先是罷發運使及歲入奏計,至是祠部郎中楊告領轉運使兼發運事,請復之。

壬辰,以阮逸為鎮安節度掌書記、知城父縣,故瑗試校書郎。初,召逸、瑗作鐘磬律度,丁度等詳定,言案之與古多不合,帝猶推恩而遣之。

乙未,以崇政殿說書、國子監直講王宗道、國子監說書楊中和並為睦親宅講書,仍兼國子監講說。睦親宅講書始此。

冬,十月,甲寅,新作朝集院成。

遼主自秋末獵黃華山,獲熊三十六。是月,幸燕京,御元和殿,以《日射三十六熊賦》、《幸燕詩》試進士於廷,賜馮立、趙徽等四十九人及第,以立為右補闕,徽以下皆為太子中舍,賜緋衣、銀魚,遂大宴。遼御試進士自此始。丞相張儉等又請幸禮部貢院,歡飲至暮而罷。

遼主甚重張儉,進見不名,賜詩褒美。儉衣唯r帛,食不重味,月俸有餘,周給親舊。方冬,奏事便殿,遼主見其衣袍弊惡,密令近侍以火夾穿孔記之,屢見不易。遼主問其故,儉曰:“臣服此袍已三十年。”時尚奢靡,故以此微諷逾之。遼主憐其清貧,令恣取內府物,儉奉詔持布三端而出,益見獎重。儉有弟五人,遼主欲俱賜進士第,儉固辭。

十一月,戊寅,保慶太后楊氏崩。

始,帝起居飲食,後必與俱,擁祐勤備。性慈讓,帝嘗召其侄永節、永德見禁中,欲授諸司副使,後辭曰:“小兒豈勝大恩!倘小官可也。”乃並命為左右侍禁。莊獻崩,後嗣享尊號,帝奉箋稱臣,後固辭。又歲奉緡錢二萬助湯沐,後復辭,帝不從。帝未有嗣,後從容勸帝選宗子養宮中,由是英宗自宮邸未齠齔養後所。後無疾而終,殯於皇儀殿,敕知樞密院事王隨為園陵監護使。禮官請為後服緦麻,帝改用唐武宗服義安王太后故事,加服小功,以五日易月而除,不視前後殿朝凡八日,不朝前殿四日,御素紗巾幞、淺黃袍、黑革帶,俟虞主祔奉慈廟,始服常服。內出緡錢十萬佐園陵費,上謚曰莊惠,祝冊文並稱孝子嗣皇帝。

十二月,戊申,詔:“宣敕答刂子,非經通進、銀台司,毋得直下諸處。”初,龍圖閣直學士李紘領銀台司,具言宣敕答刂子皆不經本司,封駁之職遂廢不舉,請用舊制申明之,故有是詔。

丙寅,戶部侍郎、知樞密院李諮卒。帝幸其第臨奠,輟視朝一日,贈右僕射,謚憲成。諮性明辨,周知世務,在樞密府,務革濫賞,其戎馬功簿之目,能悉數帝前,號為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