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四十 起旃蒙大淵獻正月,盡強圉赤奮若七月,凡二年有奇



丁卯,以同知樞密院事王德用知樞密院事,翰林學士承旨、禮部侍郎章得象同知樞密院事。得象為人莊重,楊億嘗稱為公輔器,或問之,答曰:“閩士多輕狹,而得象渾厚有容,此所以貴也。”在翰林十二年,莊獻太后臨朝,宦官熾橫,太后每遣內侍至學士院,得象必正色嚴待之,或不交一言,議者為此稱焉。

趙元昊自製蕃書十二卷,國人紀事悉用蕃書,私改廣運三年為大慶元年。再舉兵攻回紇瓜、沙肅三州,盡有河西故地。將謀入寇,恐嘉勒斯賚擬其後,復舉兵攻蘭州諸羌,南侵至馬銜山,築城瓦川會,留兵鎮守,絕吐蕃與中國相通路。

折惟中卒,以其子繼宣權知府州事。

初,遼醫人鮮知切脈審藥,遼主命耶律庶成譯方脈書行之,自是人皆通習。

景祐四年遼重熙六年

春,正月,戊寅,賜蔡州學田十頃。

壬午,詔均諸州解額。

甲午,內藏庫主者言:“歲斥緡錢六十萬以助三司,蓋始於天禧三年,時詔書切戒三司毋得復有假貸。自明道二年距今才四年,而所貸錢帛凡九百十七萬二千有餘,請以天禧詔書申飭之。”奏可。

二月,己酉,祔葬莊惠皇太后於永安陵之西北隅。

初,殿中侍御史張奎請親祀高禖。庚戌,禮院上其儀,詔從之。

己未,祔莊惠太后神主於奉慈廟。

乙丑,置赤帝像於宮中,以祈皇嗣。

丙寅,賜常州學田五頃。

三月,甲戌朔,置天章閣侍講,以賈昌朝、王宗道、趙希言、楊安國為之。

追復盧多遜為工部尚書,以其子察援赦自陳也。

戊寅,詔禮部貢舉。

遼以秦王蕭孝穆為北院樞密使,徙封吳王。孝穆嘗語人曰:“樞密選賢而用,何事不濟!若自親煩碎,則大事凝滯矣。”故其所薦拔,皆忠直之士。然遼自蕭哈綽為樞密,以吏才進,其後轉相仿效,多不知大體。孝穆乃嘆曰:“不能移風易俗,臣子之道,固若是乎!”晉王蕭孝先出為南京留守。蕭孝先失太后之援,居恆鬱鬱不樂。

丙申,內出莊惠太后閣金千餘兩,市莊園、邸舍以給萬壽觀。時於萬壽觀建廣愛殿,奉安莊惠御容故也。

同知禮院吳育,言舊藏禮文故事,類例不一,請擇儒臣與本院官約古今制度,參定為一代之法;從之。

夏,四月,乙巳,賜宣州學田五頃。

丁未,詔學士院,自今制策登科人並試策論各一道。時將作監丞富弼獻所為文,命試館職,弼以不能為詩賦辭,上特令試策論,因有是詔。弼尋授太子中允、直集賢院。

甲子,宰臣呂夷簡罷為鎮安節度使、同平章事,判許州;王曾罷為左僕射、資政殿大學士,判鄆州;參知政事宋綬罷為尚書左丞、資政殿學士;蔡齊罷為吏部侍郎,歸班。

天聖中,曾為首相,夷簡參知政事,事曾甚謹,曾力薦夷簡為亞相。未幾,曾罷,夷簡為首相,居五年罷,不半歲復位。李迪為次相,與夷簡不協,夷簡欲傾迪,乃援曾入使樞密,不半歲迪罷,即代之。始,曾久外,有復入意,綬實為達意於夷簡,夷簡即奏召曾。及將以曾代迪,緩謂夷簡曰:“孝先於公,交契不薄,宜善待之,勿如復古也。”夷簡笑諾其言。綬曰:“公已位昭文,處孝先以集賢可也。”夷簡曰:“吾雖少下之,何害?”遂請曾為首相,帝不可,乃為亞相。孝先,曾字;復古,迪字也。既而夷簡專決,事不少讓,曾不能堪,論議多不合。曾數求去,夷簡亦屢丐罷,帝疑焉,問曾曰:“卿亦有所不足邪?”曾言夷簡招權市恩;時外傳夷簡納知秦州王繼明饋賂,曾因及之。帝詰夷簡,至交論帝前。夷簡乞置對,而曾亦有失實者,帝不悅。綬素與夷簡善,齊議事間附曾,故並綬、齊皆罷。

以知樞密院事王隨、戶部侍郎知鄭州陳堯佐並為平章事,呂夷簡嘗密薦二人可用故也。以參知政事盛度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韓億及三司使程琳、翰林學士承旨石中立並參知政事,樞密直學士王鬷同知樞密院事。

乙丑,召宋綬入侍經筵。

遼主獵野孤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