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十八 起強圉大荒落正月,盡七月,凡七月



同知樞密院事沈與求進知院事。

己卯,尊宣和皇后為皇太后。

先是帝諭輔臣曰:“宣和皇后春秋已高,朕朝夕思之,不遑安處。”翰林學士朱震,乃奏引唐建中故事,乞遙上寶冊,且言:“陛下雖從權宜,而退朝有高世之行,謂宜供張別殿,遣三公奉冊,以伸臣子之志。冊藏有司,恭俟來歸。”詔禮官條具。太常少卿吳表臣請依嘉祐、治平故事,俟三年禮畢,檢舉施行。乃先降御札,播告中外焉。

起復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降授雄州防禦使、行營前護副軍都統制王彥復洪州觀察使、知邵州。解潛既罷,彥亦不自安,因乞持餘服,故有是命。

彥入辭,帝撫勞甚厚,曰:“以卿能牧民,故付卿便郡,行即召矣。”將行,又錫以金帶。詔彥軍並隸權主管馬軍司公事劉錡,於是錡始能成軍。

辛巳,鎮南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新兩浙西路安撫制置大使兼知臨安府呂頤浩為少保兼行宮留守。

頤浩比至臨安,處事甚有緒,豪右莫敢犯禁。時已命百司漸赴行在,所謂留守司,名存而已。

召觀文殿學士、提舉萬壽觀兼侍讀、行宮留守孟庾赴行在。

甲申,少保、護國、鎮安、保靜軍節度使、淮南西路兼太平州宣撫使劉光世為少保,仍三鎮舊節,充萬壽觀使、奉朝請,封榮國公。

時光世入見,再乞罷軍,且以所管金谷百萬獻於朝,乃以其兵屬都督府而有是命。張浚因分光世所部為六軍,令聽本府參謀軍事呂祉節制。

丁亥,通侍大夫、武康軍承宣使、行營左護軍前軍統制王德落階官,為相州觀察使。

劉光世既罷軍,都督府以德提舉訓練諸將軍馬,故優擢焉。

乙丑,禮部太常寺言:“今歲當行大禮,而郊天法物未備。國朝故事,仁宗皇祐五年南郊。嘉祐元年恭謝,四年祫祭,七年明堂,蓋嘗逾九年而不再郊。將來大禮,請合祭天地於明堂,祖宗並配,兼祀百神,於禮為便。”詔行明堂大禮,令有司條具以聞。

是春,金右監軍完顏昌居祁州,都監宗弼自黎陽歸燕山,完顏杲居雲中。尚書左丞高慶裔,以贓下大理寺。

夏,四月,壬辰朔,詔築太廟於建康,以臨安府太廟充本府聖祖殿。

甲午,少師、萬壽觀使劉光世,特許任便居住,從所請也。光世遂居溫州。

丙申,權主管侍衛馬軍司劉錡,奏以前護副軍及馬軍司,見在通為前、後、左、右、中軍及游奕,凡六軍,每軍千人,共為十二將,從之。前護副軍,即八字軍。

丁酉,徽猷閣待制王倫、右朝請郎高公繪入辭。

倫自平江至建康,凡四召對。帝使倫謂金右副元帥魯國王昌曰:“河南之地,上國既不有,與其付劉豫,曷若見歸!”倫奉詔而去。帝因倫行,附進皇太后、淵聖皇帝黃金各二百兩。

中書言:“宇文虛中、朱弁奉使日久,宜有支賜以慰忠勤。”詔賜虛中黃金五十兩,綾、絹各五十匹,龍鳳茶十斤;弁黃金綾帛各三十兩匹,茶六斤。樞密使秦檜言:“孫傅、張叔夜家屬在金中甚貧,願因倫行有所賑給。”詔賜金如虛中之數。

壬寅,大常少卿吳表臣權尚書禮部侍郎。

丁未,太尉、湖北、京西宣撫使岳飛,乞解官持餘服。

張浚嘗與飛論淮西事,浚曰:“王德,淮西軍所服,今欲以為都統制,而命呂祉為督府參議領之,何如?”飛曰;“德與瓊素不相下,一旦揠之在上,勢所必爭。呂尚書雖通才,然書生不習軍事,恐不足以服之。”浚曰:“張宣撫何如?”飛曰:“暴而寡謀,且瓊素所不服。”浚曰:“然則楊沂中耳。”飛曰:“沂中視德等耳,豈能馭之!”浚艴然曰:“固知非太尉不可。”飛曰:“都督以正問飛,飛不敢不盡其愚,豈以得兵為念哉!”即日乞解兵柄歸廬墓,帝不許。

庚戌,命兵部侍郎張宗元權湖北、京西宣撫判官,往鄂州監岳飛軍。

壬子,張浚辭往太平州、淮西視師。

浚因論劉光世以八千金為回易,沈與求曰:“臣聞光世之去,嘗語人以陶朱公自比,是誠可以致富矣。”浚等論范蠡之賢,人所難及,帝曰:“蠡固賢,朕謂於君臣之義猶未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