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七十八 起閼逢困敦七月,盡旃蒙赤奮若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太皇太后聞之,詰問主者,遣內侍梁惟簡勞光,向所當先者。光乃上疏曰:“近歲士大夫以言為諱,閭閻愁苦於下而上不知,明主憂勤於上而下無所訴,此罪在群臣,而愚民無知,歸怨先帝。臣愚以為今日所宜先者,莫若明下詔書,廣開言路,不以有官無官,凡知朝政闕失及民間疾苦者,並許進實封狀,盡情極言。仍頒下諸路州軍,出榜曉示,在京則於鼓院投下,委主判官畫時進入;在外則於州軍投下,委長吏即日附遞奏聞。皆不得責取副本,強有抑退。群臣若有沮難者,其人必有奸惡,畏人指陳,專欲壅蔽聰明,此不可不察。”從之。

夏,四月,丙寅,初御紫宸殿。

辛未,詔寬保甲、養馬,蠲元豐六年以前逋賦。

甲戌,詔曰:“先皇帝臨御十有九年,建立政事以澤天下;而有司奉行失當,幾於繁擾,或苟且文具,不能布宣實惠。其申諭中外,協心奉令,以稱先帝惠安元元之意。”

乙亥,詔以太皇太后生日為坤成節。

丁丑,諭樞密、中書通議事都堂。

以資政殿大學士呂公著兼侍讀。公著時知揚州,特召用之,遵先帝意也。

以資政殿學士司馬光知陳州。

庚辰,知太原府呂惠卿遣步騎二萬襲夏人於聚星泊,斬首六百級。

辛巳,遣使以先帝遺留物遺遼,及告即位。

以職方員外郎刑恕為右司員外郎。蔡確欲因恕以結司馬光、呂公著,故驟遷都司。

乙酉,樞密院言:“府界三路保甲,兩丁之家止有病盯田不及二十畝者,聽自陳,提舉司審驗與放免。”從之。

丁亥,復蠲舊年逋賦。

辛卯,遼主西幸。

五月,乙未,詔百官言朝政闕失,榜於朝堂。時大臣有不欲者,於詔語中設六事以禁切言者曰:“若陰有所懷,犯其非分,或扇搖機事之重,或迎合已行之令,上則顧望朝廷之意以僥倖希進,下則眩惑流俗之情以乾取虛譽,若此者,必罰無赦。”

詔知陳州司馬光過闕入見。先是光上疏言:“諫爭之臣,人主之耳目也。太府少卿宋彭年,言在京不可不並置三衙管軍臣僚。水部員外郎王鄂,乞依令保馬元立條限,均定逐年合買之數;又乞令太學增置《春秋》博士。朝廷以非其本職而言,各罰銅三十斤。陛下臨政之初,而二臣首以言事獲罪,臣恐中外聞之,忠臣解體,直士挫氣,太平之功尚未可期也。”於是令光過闕入見,使者勞問,望相於道。

丁酉,群臣請以十二月八日為興龍節。帝本以七日生,避僖祖忌辰,故移其節於次日。

戊戌,詔蘇軾復朝奉郎、知登州。

己亥,詔呂公著乘傳赴闕。

庚子,以程顥為宗正寺丞。

壬寅,城熙、蘭、通遠軍,賜李憲、趙濟銀帛有差。

甲辰,作受命寶。

丙午,京師地震,起酉時,即止。

復置遼州。

詔:“開封府界三路弓兵,並依保甲未行以前復置。”

庚戌,尚書至僕射兼門下侍郎岐國公王珪卒。贈太師,諡文恭。禮部言當舉哀成服,詔以大行在殯,罷之。珪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無所建明,時號“三旨宰相”,以其上殿進呈雲“取聖旨”,上可否訖雲“領聖旨”,既退諭稟事者雲“已得聖旨”故也。又與蔡確比以沮司馬光,而興西師之役為清議所抑。

改命蔡確為山陵使。

丙辰,賜禮部奏名進士焦蹈等及諸科及第、出身、同出身四百六十一人。

太皇太后驛召司馬光、呂公著,未至,遣中使迎勞,手書問今日設施所宜先。未及條下,已散遣修京城役夫,減皇城邏卒,止禁庭工技,出近侍尤無狀者,戒中外無苛斂,寬民間保戶馬,罷所買物貨場。事由中旨,王珪等弗預知也。從父遵裕坐西征失律抵罪,蔡確欲獻諛以固位,乞復其官,後曰:“遵裕靈武之役,塗炭百萬。先帝中夜得報,起,環榻行,徹旦不能寐,自是驚悸,馴致大故,禍由遵裕,得免刑誅幸矣;先帝肉未冷,吾何敢顧私恩而違天下公議乎!”確悚慄而退。

戊午,以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蔡確為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知樞密院事韓縝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門下侍郎章惇知樞密院,資政殿學士司馬光為門下侍郎。